策略简评报告:监管层呵护市场信号强烈
核心观点
证监会宣布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同时批准证券交易所将融券保证金比例,强化对程序化交易监管。我们认为,当前暂停转融券业务条件已经成熟,一是因为融券、转融券规模和占比已经大幅下降,对市场的影响明显减弱,二是因为明确了依法展期和新老划断安排,过渡较为平稳。总体来看,新政策是对投资者关切问题的最新回应,呵护A 股市场的政策信号较为强烈,有利于投资者的信心修复。
证监会暂停转融券、强化融券逆周期调节点评
7 月10 日,证监会宣布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 年7 月11 日起实施。存量转融券合约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 月30 日了结。同时,批准证券交易所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调至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调至120%,自2024 年7 月22 日起实施。我们点评如下:
1、融券、转融券体量已经明显收缩,新政策平稳过渡。2023 年8 月以来,证监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关切,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融券和转融券业务监管的举措,包括限制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降低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证券划转效率,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等。截至2024 年6 月底,融券、转融券规模累计下降64%、75%。融券规模占A 股流通市值约0.05%,每日融券卖出额占A 股成交额的比例由0.7%下降至0.2%。截至7 月9 日,融券和转融券余额分别为318 亿和296 亿。我们认为,当前暂停转融券业务条件已经成熟,一是因为融券、转融券规模和占比已经大幅下降,对市场的影响明显减弱,二是因为明确了依法展期和新老划断安排,过渡较为平稳。总体来看,新政策回应投资者关切,释放呵护信号。
2、融券、转融券业务对市场影响中性,但短期不利于投资者信心的修复,逆周期调节措施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融资融券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之一,对平抑非理性波动,促进多空平衡与价格发现,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具有积极作用。我们认为,本质上融券、转融券业务对市场影响是中性的,然而由于“券源公平性”和“限售股出借”问题收到投资者长期诟病。一是源于融券券源的稀缺,公众投资者难以获取券源,而量化私募能够更容易的融券并实施T+0 交易,造成系统性的不公平。二是战略投资者出借限售股,是否存在类似“自卖自买”、联合做空等利益输送的漏洞,引发投资者关切。因此证监会暂停转融券、强化融券逆周期调节是对投资者关切问题的最新回应,有利于投资市场信心。
3、重视监管层新政策的信号意义。为了落实新“国九条”部署要求,切实回应投资者关切,维护市场稳定运行,证监会近日动作频频。包括5 月15 日正式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明确了交易监管、风险防控、系统安全、高频交易特别规定等一系列监管安排。指导沪深北交易所制定《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于6 月7 日公开征求意见。今日在答记者问中强调:根据申报数量、撤单率等指标,研究明确对高频量化交易额外收取流量费、撤单费等标准。截至6 月末,全市场高频交易账户1600 余个,年内下降超过 20%,触及异常交易监控标准的行为在过去3 个月下降近6 成。综合看,证监会强化对程序化交易监管、暂停转融券业务和强化融券逆周期调节,呵护A 股市场的政策信号较为强烈,有利于投资者的信心修复。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