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金融行业:一体两面双管齐下 改善环境提振信心-证监会依法批准暂停转融券业务+证监会就程序化交易监管进展情况答记者问点评
事件:2024 年7 月10 日,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同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程序化交易监管进展情况答记者问。
我们认为,此次政策意在更加注重公平、全力保障市场稳定运行。证监会此次再次重申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以市场公平稳定为抓手,提振信心改善预期。
1)部分中小投资者对转融券业务制度或存在疑虑,质疑其公平性和对市场稳定的影响。
2)券源分配或影响公平:个人投资者获取路径相对不畅。
3)融券卖空干扰市场稳定运行:部分投资者或变相实现日内T+0 操作,恐加剧市场抛压。
此次政策叫停转融券业务,并上调融券保证金。
1)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 年7 月11 日起实施;存量转融券合约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 月30 日了结。2)上调保证金比例,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低于80%上调至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融券保证金比例从不低于100%上调至120%。
答记者问中明确表示,以“增本”促“降速”,规范量化交易行为。
1)指导证券交易所尽快出台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2)指导证券交易所尽快公布和实施程序化异常交易监控标准,划定程序化交易监控“红线”,进一步推动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降频降速。3)抓紧制定发布北向资金程序化交易报告指引,适用与境内投资者相同标准。4)明确高频量化交易差异化收费安排。根据申报数量、撤单率等指标,明确收取额外流量费、撤单费等标准。
我们认为,此次政策出台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交投活跃度提升,建议关注中国银河/中国人寿。转融券业务的暂停和对于量化交易的监管一体两面,回答了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较为关心的问题。一方面,通过直面中小投资者关心的核心问题提振市场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抑制短期套利交易,让利耐心资本改善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环境。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表现不及预期;监管政策变动低于预期;资本市场大幅波动。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