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成本分拆新势力系列报告3:资金与现金流情况篇
我们整理了国内及海外多家重点车企的财报数据,以对比新势力之间以及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差别与变化趋势,并以系列报告的形式分3 篇发布,分别分析业务类别与产品(报告1)、经营管理效率(报告2)与资金与现金流情况(报告3)。
现金充沛度,2023 年理想已远高于其它新势力。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管销研费用来评价车企现金充沛度(其中研发按研发支出资本化部分+研发费用-研发摊销计算,后同),2023 年理想3.2>零跑2.0>特斯拉1.9>小鹏≈长城1.5>吉利1.2>比亚迪1.1>蔚来1.0,理想的现金充沛度高于其他新势力。传统车企的现金充沛度低于大多数新势力,主要因为新势力融资更多。
考虑现金循环周期,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应付)/管销研费用来评价车企现金充沛度,则2023 年理想1.4>零跑0.6>特斯拉≈吉利0.5>小鹏0.2>蔚来0.1>比亚迪-0.5>长城-0.8。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各车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应付)远低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呈现出大家熟知的整车行业特征:上下游话语权较强,在供应链上较强资金占用。
车企在链条上对资金占用,在营收增长时,会极大增强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远好于净利润),反过来的话压力则会大幅增加。2023 年,除蔚来外,其他新势力经营性现金流均已转正:特斯拉934 亿元>理想507 亿元>零跑11 亿元>小鹏10 亿元>蔚来-14 亿元,但净利润只有特斯拉和理想为正:特斯拉1057 亿元>理想117 亿元>零跑-42 亿元>小鹏-104 亿元>蔚来-211 亿元。
销量和营收增长时,经营性现金流往往比净利润先转正,主要来自于营运资本变动。比如,2023 年某车企净利润-104 亿元,折摊+21 亿元,应付+80 亿元,经营性现金流10 亿元。
大体量应付增加带来的现金流改善再次强调了销量对车企的重要性,其中应付/营收的占比则是前文所述商业模式的要义。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产品定价、销量,对尚未盈利的车企的意义,毕竟留在牌桌才有未来。
投资建议:新势力的资金与现金流情况影响到对公司存续的判断,因此相比传统车企更加重要。其中,理想和特斯拉已实现净利润的转正,具备了自身造血能力。而对于其他新势力,在销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对应付的资金占用仍能使其经营性现金流可能为正,新势力的评价仍应以销量增长为主。
7-8 月建议重点关注华为系北汽蓝谷的享界S9,蔚来乐道L60、小鹏MONAM03,后四个月关注长安阿维塔、吉利极氪、吉利领克新车。20 万元以下市场新爆款车出现前,继续推荐比亚迪,竞争格局维持有望继续超预期。
风险提示:受数据的披露、口径以及处理的影响,指标的计算或存在一定误差;国内经济和消费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强于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