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日报:内外需分化继续扩大

周冠南/靳晓航 2024-07-13 10:30:23
机构研报 2024-07-13 10:30:23 阅读

  7 月12 日,海关总署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中国6 月出口同比+8.6%,创2023 年3 月以来新高,5 月为+7.6%;进口同比-2.3%,5 月为+1.8%;贸易顺差990.5 亿美元,创有数据以来新高,而5 月为826.2 亿美元。

      6 月出口读数再冲高,贸易顺差连续4 个月扩大、续创历史新高,出口强势延续。出口三年复合增速较5 月回落、环比也未超过季节性,或说明关税政策落地对“赶出口”的影响暂不明显,海外补库的逻辑仍是支撑出口的主线。同时,出口弹性也依然受到海外补库强度偏弱的制约。结合出口周期规律,判断三季度前后或迎来本轮出口增速的相对高点,短期出口或仍将是经济运行的亮点,边际弹性的修复,仍取决于海外补库的斜率以及大选贸易政策的影响。

      1、出口:耐用消费品继续强势

      (1)非耐用消费品出口表现继续偏弱。6 月四类非耐用消费品(服装、鞋靴、箱包、玩具)合计同比-2.6%,降幅较上月收窄0.4pct,三年复合增速+1.4%、较上月回落2.8pct,继续低于出口整体。

      (2)中间品拉动率进一步扩大。6 月塑料制品、钢材、铝材、集成电路、通用设备五类中间品,合计同比+15.7%(5 月为+9%)、三年复合增速+3.7%(5 月为+4.8%);五项中间品合计对出口的拉动率升至1.6%,相对其他商品的出口领先优势继续扩大

      (3)耐用消费品:电子产品分化、汽车拉动率继续下降。1)消费电子:6 月手机出口金额同比+2%,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笔记本电脑)同比+10%,一升一降,合计拉动出口增长0.6pct、持平5 月。 2)汽车:复合同比放缓、环比弱于季节性,出口拉动率连续两个月下降。3)地产相关耐用消费品:家电同比+18%、家具降至+6%,合计拉动出口0.6pct,低于5 月。

      (4)国别:发达国家出口占比继续抬升,对美、欧保持偏强。1)美欧日合计出口+4.8%,三者合计占比上升至33.7%,美国、欧盟升幅较大。2)东盟出口增速放缓,三年复合增速降至+7.3%,占比被动下降。

      总结:6 月“抢出口”现象暂不明显、贸易政策影响比较有限。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偏强的主因更多是海外补库与经济韧性的逻辑。短期看大选前夕不排除贸易政策仍有可能追加,对年内出口预期和节奏仍有潜在影响;中期维度继续关注美国经济回升的斜率和补库的强度,弹性改善一定程度上或可抵消关税政策对出口的不利影响。

      2、进口:内需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6 月进口金额同比-2.3%,三年复合增速-3.3%,进口动能再度走弱。6 月进口环比-5.0%,而2018 年以来同期平均环比+3%。继5 月小幅修复之后,6 月进口动能再度转弱。

      分商品:(1)上游大宗商品对进口的拉动由负转正,成品油、原油表现偏弱,其他三类资源品均有回升。(2)中间品对进口的拉动显著下滑。(3)下游消费品对进口贡献回正且超过中间品,药材改善是主因、汽车进口动能也有回暖。

      总结:6 月进口动能边际转弱、表现低于同期,数量增速下滑或是主因,中上游相对弱于下游,内需恢复的基础仍要巩固。结构上,与生产相关的中间品对进口的拉动明显转弱、上游资源品进口数量表现亦有回落,而下游消费品对进口的贡献相对上升,药材药品、汽车的进口数量表现均有回暖。

      整体看,6 月财政力度仍显克制,天气因素同时制约投资发力,转弱的进口表现映射出当前内需尚处于“弱修复”阶段,弹性仍有待“稳增长”政策组合提振。后续而言,“宽财政”效应有望在三季度缓慢释放,叠加价格中枢上移,预计年内进口仍有改善空间。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影响超预期,出口动能转弱。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