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专题报告:6月新增信贷符合市场预期

刘洋 2024-07-13 10:30:35
机构研报 2024-07-13 10:30:35 阅读

  7 月12 日央行公布6 月份社融规模增加3.3 万亿元,市场预期增加3.22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283 亿元。6 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1960 亿元,同比少增10453 亿元,是6 月社融同比少增的主要原因。6 月政府债券净融资增加8487 亿元,同比多3116 亿元。

      6 月信贷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21300 亿元,与市场预期一致,同比少增9200 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9700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6233 亿元;企业短期贷款新增6700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749 亿元;企业票据融资减少393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减428 亿元。去年6 月企业信贷集中发放,今年贷款的发放相对均衡一些。6 月份居民短期贷款增加2471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443 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3202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428 亿元。居民收入预期和就业预期不稳,对增加负债继续保持谨慎。

      6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6.2%,低于市场预期的6.7%,5 月末为7.0%。6 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下降5.0%,5 月为同比下降4.2%。6 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5%,比上月低5 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2 个基点。

      在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时,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央行领导近期表示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也是自然的,这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一致的;需要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7 月12 日央行公布6 月份社融规模增加3.3 万亿元,市场预期增加3.22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283 亿元。6 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1960 亿元,同比少增10453 亿元,是6 月社融同比少增的主要原因。6 月政府债券净融资增加8487 亿元,同比多3116 亿元。6 月新增信托贷款748 亿元,同比多增902 亿元。6 月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047 亿元,同比多减1356 亿元。6月企业债券净融资2128 亿元,同比少121 亿元。6 月新增股票融资154 亿元,同比少546 亿元。

      6 月信贷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21300 亿元,与市场预期一致,同比少增9200 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9700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6233 亿元;企业短期贷款新增6700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749 亿元;企业票据融资减少393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减428 亿元。去年6 月企业信贷集中发放,今年贷款的发放相对均衡一些。

      6 月份居民贷款增加5673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71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443 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3202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428 亿元。6 月份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0%,5 月同比下降38%,虽然降幅有所缩窄,但总体新房销售仍然较弱。近期公布的5 月份消费者就业预期指数为76.0,较4 月的79.0 继续回落;5 月份消费者收入预期指数93.8,同样较4 月的95.9 小幅回落;两个指数均低于100 的景气临界值、且连续两个月回落,表明消费者收入预期和就业预期不稳,对增加负债继续保持谨慎。

      6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6.2%,低于市场预期的6.7%,5 月末为7.0%。6 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下降5.0%,5 月为同比下降4.2%。6 月M2-M1 增速差11.2%,与5 月持平。6 月M1 同比再创新低,与5 月的同比负增长类似有防止资金空转、规范“手工补息”的因素,也有部分原因是企业部门在资金运用上保守。

      6 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1%,市场预期8.1%,5 月为8.4%。6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8%,市场预期8.7%,前值9.3%。6 月末政府债券余额为73.13 万亿元,同比增长15%,显著高于社融存量增速和贷款余额增速,在企业和居民部门加杠杆的意愿较弱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在显著加杠杆。6 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5%,比上月低5 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2 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9%,比上个月低15 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65 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在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时,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央行领导近期表示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也是自然的,这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一致的;需要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