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金融数据点评:兼顾实体支持与“挤水分”

张继强/吴宇航/吴靖 2024-07-13 18:30:22
机构研报 2024-07-13 18:30:22 阅读

  事件

      7 月12 日,央行公布2024 年6 月金融数据:

      (1)新增人民币贷款21300 亿元,Wind 预期21327 亿元,前值9500 亿元。

      (2)社会融资规模32982 亿元,Wind 预期32155 亿元,前值20648 亿元。

      (3)M2 同比6.2%,Wind 预期6.7%,前值7.0%;M1 同比-5.0%,前值-4.2%;M0 同比11.7%。

      总的来看,6 月作为信贷大月,信贷脉冲强度不高,但总量上维持平稳,符合市场预期,结构上也与前几个月变化不大。金融对实体的支持总体有力,“防空转”、“挤水分”的政策意图亦有所体现。具体看:

      第一,信贷环比改善,同比少增,票据冲量现象有所减少。

      6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1300 亿元,环比5 月有所改善,但同比少增9200 亿,少增幅度较5 月份明显扩大。其中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16300 亿元,同比少增6503 亿元,居民贷款新增5709 亿元,同比少增3930 亿元。

      结构上,对公贷款延续偏弱走势。6 月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6700 亿元和9700 亿元,同比分别少增749 亿元、6233 亿元。5-6 月PMI 持续在荣枯线以下,PPI 同比维持在负区间,企业盈利增长承压,对投资端和融资端均形成一定拖累。中长期贷款增长承压更加明显,一方面是“防空转”要求下低利率冲量的行为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是传统企业扩表意愿偏弱,制约长期资本开支。

      值得注意的是,6 月票据融资-393 亿元,同比仅少减428 亿元,在总需求偏弱的情况下,银行并没有大规模冲票据。

      可见金融增加值考核方式的变化以及央行“减少规模情结”的政策指导有一定作用。

      零售端贷款表现欠佳,居民短贷和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少增。6 月居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2471 和3202 亿元,同比分别少增2443 亿元和少增1428 亿元。今年618 消费数据表现一般,对居民短贷增长有一定制约。中长期贷款继续同比少增,主要受新房销售以及按揭贷款早偿的影响。

      第二,社融增速小幅下行,政府债供给形成支撑6 月社会融资规模32982 亿元,同比少增9283 亿元,存量同比增速8.1%,较上月下滑0.3 个百分点,分结构看:

      1)社融口径新增信贷21154 亿元,同比少增11068 亿元。

      2)6 月非标融资-1300 亿元,同比多减399 亿元。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合计同比多增957 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减1356 亿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保持增长,可能是由于城投平台发债审核较严,不得不转向非标融资这一途径。

      3)6 月企业债券融资2128 亿元,同比少增121 亿元,城投和地产尚未看到明显融资好转的迹象。城投债(Wind 口径)6 月净融资约124 亿元,净融资小幅转正,提前兑付规模仍维持高位;地产债(证监会口径)净融资约-58 亿元,维持净偿还状态。不过,利率下行提振产业债融资意愿,6 月产业债融资规模环比、同比均大幅增长,6 月产业债净融资1895亿元,同比增加1397 亿元。

      4)政府债券融资8487 亿元,同比多增3116 亿元,是社融的主要支撑。6 月国债发行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地方债总供给进度依然偏慢,专项债项目是一大制约,关注后续财政部对发行进度是否有新增要求。

      第三,M1 同比负增,但环比增长,存款搬家影响边际减弱

      6 月M2 同比增长6.2%,较上月下降0.8 个百分点,源于贷款少增下存款派生减少。M1 同比-5.0%,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从绝对规模看,M1 在连续两个月减少之后,首次环比增长1.38 万亿,表明手工补息带来的存款流失在边际放缓,但增幅仍低于季节性。且地产和消费未见明显改善,也会对M1 形成拖累。

      存款结构上,6 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增5336 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少减1520 亿元,理财回表的幅度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弱。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少增10601 亿元,存款搬家的余波仍在。此外,6 月财政存款-8193 亿元,同比少减2303 亿元。

      市场启示

      继5 月的“常态回归”之后,6 月金融数据再度表现不强,但市场预期本身不高,且除了融资需求以外,“挤水分”也是贷款同比少增的一个关键原因。如金融时报所言“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意味着之前由供给端冲量带来的信贷增长也会逐步减少,金融支持实体力度没有变化。上半年贷款同比少增2.5 万亿,下半年预计延续这一趋势。

      对债而言,近期的通胀、金融数据共同指向基本面逻辑延续,融资需求仍有提振空间,加上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机构欠配严重,债市面临的短期环境依然有利。需要提防的是货币当局对中长债利率的态度及操作,30 年国债短期没有脱离2.4%-2.6%的区间波动,继续把握慢涨快跌的机会。股市方面,从盈利预期、估值和风险偏好三因子看,继续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风险提示:房地产和化债政策、人民币走势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