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2024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AI赋能端侧应用 国产芯片高端突破

  核心观点

      自2022 年11 月Chat GPT 面世以来,大模型快速迭代, 百家争鸣。2024 年上半年OpenAI 推出GPT-4o,标志着从单一文本处理扩展到多模态理解和生成的新时代。同时,端侧AI 应用落地,AI 手机、AI PC 先后发布,AI 有望进一步向穿戴、家居等IOT 领域赋能。AI 快速迭代带来算力需求快速增长, 先进制程、先进封装需求高涨,相关厂商积极扩产。国内厂商在国际制裁、技术落后的背景下,也在积极攻克难题。我们认为,从上游的基础设施到下游终端,A I 产业链将持续扩张, 国产供应链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

      展望2024 年下半年及未来,我们认为,应当关注两大主线:

      (1)AI 产业链:包括大模型、上游基础设施、先进制程/先进封装、AI 终端等环节;(2)国产替代:包括算力、存储、设备材料等。

      一、终端创新不断,AI 赋能边缘侧

      大模型快速迭代,端侧模型落地。上半年OpenAI 推出GPT-4o,标志着从单一文本处理扩展到多模态理解和生成的新时代,而下一代模型GPT-5 能力将全面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端侧模型已经被应用于多种场景,如智能家居语音助手、手机面部识别解锁、健康监测设备的实时数据分析等。随着端侧计算能力进一步增强和AI 技术持续发展,端侧模型将在更多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需要实时处理和高隐私要求的应用场景中。

      算力芯片迭代迅速,先进制程、先进封装产能扩张。英伟达发布Blackwell 架构算力芯片,产品性能大幅提升,同时推出新型机架式AI 服务器GB200,进一步推动算力、存储、网络传输相关硬件的需求。以CoWoS、HBM 为代表的算力产能供应持续紧缺,先进制程、先进封装供应商积极扩产,AI 带动半导体进入新的成长期。

      混合AI 有望成趋势,端侧AI 价值显现。端侧AI 带来成本、能耗、可靠性、隐私、安全和个性化优势,已经具备实践基础,终端设备有望在AI 的催化下迎来新一轮创新周期。从终端看,先落地、成规模的终端将是手机和PC,MR,而后AR/VR、智能眼镜、耳机、智能家居等也有望融入AI。

      二、政策加码半导体产业,国产芯片高端突破

      半导体产业政策加码不断,2024年5 月大基金三期成立,规模超越一期和二期。两个环节值得关注:(1)国产化率较低的环节。半导体设备方面,目前光刻机、量/检测设备、高端刻蚀设备、高端薄膜沉积设备、离子注入设备等领域,国产化率仍然很低。半导体材料方面,大尺寸硅片、光刻胶、光掩模等国产化率较低。(2)战略性前沿方向。如HBM、AI 芯片、先进制造与先进封装。这些领域国内厂商还位于中低端市场,极少实现高端突破,技术不足、产能不足、人才不足,需要政策支持。

      AI 推动算力、存储需求,国产替代迎来新窗口期。AIGC 引发内容生成范式革命,OpenAI 的ChatGPT 经历多轮更新,展示了生成式AI 性能升级与生态建设方面的巨大发展潜力。国内大模型厂商也在加紧追赶过程中,综合实力有望于2024 年再上新层次。硬件基础设施作为A I 大模型发展基石,在英伟达、AM D 对华供应高端GPU 芯片受限,先进制造、先进封装代工产能难以获取,以及海外HBM 产能紧缺的背景下,国产算力芯片、存储芯片、配套的设备材料等环节迎来国产替代新的窗口期。

      三、相关公司

      AI 产业链

      1、算力上游:

      晶圆代工:中芯国际、华虹公司;

      先进封装:长电科技、通富微电;

      PCB:沪电股份、胜宏科技、深南电路。

      2、端侧AI:

      AI 手机:(1)组装:立讯精密,(2)结构件:领益智造、长盈精密,(3)散热:中石科技、思泉新材,(4)PCB:鹏鼎控股、东山精密,(5)光学:高伟电子、舜宇光学科技、水晶光电,(6)玻璃盖板、中框:蓝思科技,(7)电池: Pack(德赛电池、欣旺达),钢壳(信维通信);AI PC:(1)ODM:华勤技术,(2)散热:思泉新材,(3)电池:豪鹏科技,(4)EC 芯片:芯海科技;折叠屏:东睦股份、维信诺、汇顶科技。

      国产化主线

      1、处理器:寒武纪、海光信息、龙芯中科;

      2、存储:(1)澜起科技、聚辰股份,(2)兆易创新、普冉股份、东芯股份,(3)佰维存储、德明利;3、设备及零部件:(1)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芯源微、精测电子,(2)零部件:富创精密、正帆科技、新莱应材;

      4、材料:安集科技、雅克科技、鼎龙股份、联瑞新材、华海诚科。

      四、风险提示:1、未来中美贸易摩擦可能进一步加剧,存在美国政府将继续加征关税、设置进口限制条件或其他贸易壁垒风险;2、目前AI 仍处于早期阶段,上游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资金做研发和建设,端侧尚未有杀手级应用和刚性需求出现,存在AI 应用不及预期风险;3、宏观环境的不利因素将可能使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购买力及消费意愿将受到影响,存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4、大宗商品价格仍未企稳,不排除继续上涨的可能,存在原材料成本提高的风险; 5、全球政治局势复杂,主要经济体争端激化,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可能使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从而影响市场需求结构, 存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