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行业专题研究:产能增加或为中国头部船厂打开利润空间上限

吴爽 2024-07-15 08:30:28
机构研报 2024-07-15 08:30:28 阅读

  24H1 造船数据稳健提升,产能或为本轮周期核心要素2024 上半年受全球贸易重构导致的运距拉长、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及海外制造业复苏导致的供需失衡使得三大航运指数有涨有跌,三大航运指标BDI、BDTI、CCFI 分别上涨-6.98%/-15.58%/122.56%。新船市场景气持续,上半年中国新船造价指数(CNPI)涨幅为3.9%,同比增加6.1%;造船市场景气上行但尾部船厂仍在出清,BRS 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活跃船厂数量为307 个,较2022 年减少25 个。新签及交付方面,全球船舶新签/交付订单分别同比-2.83% 、+0.13% ; 中国船厂新签/ 交付订单分别同比+11.72%/+22.66%,好于全球平均水平,产能优势已在新签和交付订单数据上有所展现。

      2030 年前全球产能扩张有限,中国产能优势明显且持续扩大2023 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较2022 年分别增长2.9、16.8 和6 个百分点,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产能上,中国船厂产能的提升优势也在增加,2023 年全球以及中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加5.2%/11.8%,而日韩分别同比下滑1.4%/4.5%,2024 上半年,这种领先优势继续扩大,中国交付量增速与日韩增速形成剪刀差。2021 年至今,全球重启船厂约有13 家,其中仅两家在日韩,未来产能差距或逐渐拉开。

      产能利用率是供给端重要的边际提升变量

      中船防务年报回复函显示,船厂设计产能=设计船型修正吨数x 年产量,因此从定义上讲实际产能与设计产能存在较大弹性空间,用工时长、工艺改进以及流程改进都能有效提升产能利用率。进入新的周期,船企用工成本每年以5%-10%的幅度增长,精益管理以及智能制造将是更具性价比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方式。如黄埔文冲船厂通过精益管理、自主设计、批量生产、智能制造等方式整体建造效率提升17%以上,智能制造目前是中韩船厂共同的选择,未来通过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船厂的盈利能力或将边际打开? 投资建议:头部船厂在本轮周期中或更为受益本轮船周期尚未进入替换高潮,预计替换高潮期将在2030 年前后到来,船价仍有上行空间;供给方面随着新增产能逐步爬坡以及自动化产线的逐步投产,产能利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占率以及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帮助头部船企进一步扩大份额、打开盈利上限,重点推荐明年进入业绩释放期的中国重工,继续关注已进入业绩释放期的中国船舶。

      风险提示:绿色船舶替换不及预期;下游航运不及预期;海外金融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