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周报:短期扰动不改底层逻辑 坚定看好火电不动摇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7.8-7.12)上证指数报2971.30 点,上涨0.72%,沪深300 指数报收3472.40 点,上涨1.20%。中信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报收2825.01 点,上升0.26%,跑输沪深300 指数0.95pcts,位列30 个中信一级板块涨跌幅榜第15 位。
本周行业观点:
短期扰动不改底层逻辑,坚定看好火电不动摇。上周电力板块行情调整,市场主要担忧二季度受水电出力提升影响,火电电量挤压明显,火电公司二季度业绩或不及预期。就全国发电数据来看,5 月当月火电发电量同比-4.3%,较4 月同比增速由正转负,水电发电量同比+38.6%。我们认为,从短期逻辑来看,考虑到二季度煤价下跌带来成本下降度电净利润提升,可对冲部分电量下滑对业绩的影响;二季度北港5500k 市场煤价均价852 元/吨,一季度均价907元/吨,季度环比下跌55 元/吨;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虽为外送水电主要受电区域,但受益于用电需求增速较快,整体电力供需格局偏紧,火电电量季节性下滑有缓冲。以浙江为例,今年1-5 月浙江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增速为10.5%,超出全国平均增速近2pct,浙江4-5 月火电双月发电量同比下滑1.3%;安徽1-5 月用电量累计增速13.53%,超出全国用电增速4.9pct,4-5 月火电双月发电量同比下滑0.9%。从长期逻辑来看,伴随电力市场建设不断深入完善,火电未来价值在于通过“电量电价(传导燃料成本)+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辅助服务(获取调节收益)”获得稳定合理化收益,提升盈利稳定性,板块估值有望提升。
广东抽水蓄能“报量报价”全电量参与现货市场。7 月10 日,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联合印发《广东省抽水蓄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抽水蓄能可自主选择参与年度、月度、多日(周)等周期的中长期交易,出售或购入电量。抽水蓄能“报量报价”全电量参与现货市场,以单机或全厂为最小单位参与优化出清。抽水蓄能申报抽水状态报价及发电状态电能量价格曲线,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结合抽水蓄能相关约束,优化出清形成抽水蓄能抽水、发电日前计划曲线及分时电价。抽水蓄能电能量交易电费按“日清月结”模式结算,由中长期合约电费、中长期阻塞电费、日前偏差电费、实时偏差电费和考核电费等组成,其中考核电费计入发电交易结算单元。
抽水蓄能现货市场抽水、发电价格均采用所在节点的分时电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抽水蓄能抽水电量不执行输配电价、不承担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抽水蓄能进入电力市场后,电量电费不再计入保障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产生的新增损益分摊。
我国最大规模单批绿证交易落地,三峡、向家坝电站获发全国首批大水电绿证。近日,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绿电绿证平台,广东能源集团、深圳能源集团等654 家经营主体达成2482 万张绿证交易,折合电量约248 亿千瓦时。这是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单批绿证交易,也是广东首次与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的新能源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跨区域绿证交易。今年1 至6 月,南方区域绿电绿证交易量达到412 亿千瓦时,同比扩大6.2 倍,超过去年整体规模。此外,根据长江电力发布新闻,近日,三峡、向家坝两座电站获发全国首批大水电绿证。根据政策规定,对存量常规水电项目,暂不核发可 交易绿证,相应的绿证随电量直接无偿划转。对2023 年1 月1 日(含)以后新投产的完全市场化常规水电项目,核发可交易绿证。
此次三峡、向家坝核发应为不可交易绿证。随着绿电、绿证交易进一步激活,绿证交易规模有望逐步扩大。
投资建议:当前正值迎峰度夏关键时期,全国电力供需紧平衡,来水改善明显,水火共振持续推荐。伴随电力市场建设加快,火电通过“电量电价(传导燃料成本)+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辅助服务(获取调节收益)”获得稳定合理化收益,板块估值有望提升。持续看好水电/核电板块,红利资产潜力显现,把握长期投资价值,同时看好今年来水基本面改善带来水电盈利能力改善。建议关注绿电板块,随着改革聚焦新能源,加速绿电/绿证交易推进和消纳问题解决,底部空间迎来拐点。
重点看好火电板块,重点推荐关注煤电一体化标的:新集能源、国电电力、淮河能源;关注长三角地区火电:浙能电力、申能股份、皖能电力,全国火电龙头标的华能国际、华电国际。持续推荐火电灵活性改造龙头标的:青达环保和华光环能。绿电板块,推荐关注全国绿电运营商龙头标的三峡能源、龙源电力、福能股份。水电板块,推荐关注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国投电力、川投能源;核电板块,推荐关注中国核电和中国广核。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超预期上涨;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绿证交易等政策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