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点评:如何看待央行近期创设的两项新货币政策工具

杨晓天 2024-07-15 16:30:45
机构研报 2024-07-15 16:30:45 阅读

  摘要:

      央行近期公告国债借入和临时回购的原因:1、国债借入及买卖能够提升央行对长端利率的引导,控制长债利率风险。央行目前持仓国债规模在1.52 万亿,期限主要以中短端为主,持有长端国债较少,通过国债借入并卖出能有效提升央行对长端收益率的引导。2、隔夜临时回购操作有助于完善利率走廊,提升7 天逆回购政策利率“锚”的作用。央行推出的临时正逆回购操作工具,能够提高央行公开市场资金面调控的效率和精准度,用利率走廊工具,调控短端利率,把货币市场利率“框”在一定的区间。本次央行临时回购工具是央行完善利率走廊的一部分,此次央行应对隔夜利率设置新的利率走廊,基于7 天期逆回购利率+50bp 与-20bp,同样也是强化7 天逆回购政策利率的中枢作用,更好发挥短端基准利率向长端的传导作用。

      央行近期公告及后续操作的影响:

      1、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稳定性有望加强。近期美国大选结果不确定性增加,避险需求上升导致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弱,中美10 年国债利差持续扩大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压力。

      2、国债买卖纳入常规化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借入国债表明调控长端利率的态度,短期央行进行国债长端利率操作的预期管理目的明确,央行二级市场操作或将作为政策合意利率以便于市场进行参考。

      3、收窄利率走廊,维持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此次央行应对隔夜利率设置新的利率走廊,基于7 天期逆回购利率+50bp 与-20bp,实质收紧利率走廊至70bp,有助于提高调控能力,平抑资金较大波动。目前新利率走廊以7 天逆回购利率(当前为1.8%)为中枢,以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利率(分别为1.6%、2.3%)作为上限和下限。

      4、债市或延续阶段性震荡,金融机构资产配置有望改善。央行新创设货币政策工具能够使债券利率更合理反映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情况。政策目的在于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稳定资金利率,疏通从短端向长端的利率传导机制,债市走势仍由经济基本面及“资产荒”等因素决定。

      短期地产周期逆转难度较大,经济再通胀目标实施仍有待确认,  金融机构负债端降成本仍有较大空间,基本面周期明显转向前央行或仍将维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资产荒”情形下国债长端利率的配置价值仍然较高,短期债市面临阶段性震荡加剧的情形,但中长期长端利率仍难有整体上行的机会。短期长端利率上行预期将有助于改善金融机构资产配置能力,提升长期配置的选择和空间。

      风险提示:美国大选不确定性风险,央行货币政策框架变动风险,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市场波动风险,公开市场操作超预期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