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报告:4.7% 逆周期政策猜想
7 月15 日,统计局公布6 月经济数据和二季度GDP。如何看待经济数据的边际变化?
第一,上半年不变价GDP 完成5%增长目标,二季度增长放缓。二季度现价GDP 同比增长4.0%,略低于一季度的4.2%。二季度不变价GDP 同比增长4.7%,也低于一季度的5.3%,为最近五个季度低点。从环比季调增速来看,二季度环比增长0.7%,仍然低于一季度的1.5%。不过价格降幅在收窄,二季度GDP 平减指数同比-0.7%,而一季度为-1.1%。整体来看,今年下半年面临的基数与上半年较为接近(2023 上半年相对2019 同期增长20.1%,三、四季度分别增长20.2%、20.1%),因而今年下半年GDP 增速需要快于二季度,才能完成全年5%目标。预计后续可能推出相应的稳增长政策。
第二,居民消费倾向有待进一步提振。二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为68.5%,同比高0.4 个百分点。但相比历史同期仍然偏低,较2019 同期低1.9 个百分点,较2021 同期低0.9 个百分点。据可支配收入和该比例测算,参考2019 同期的消费倾向,今年二季度人均少消费177 元,2020 年以来的人均累计超额储蓄升至约4300 元,超额储蓄连续第三个季度增长。如政策带动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进一步改善,消费倾向将得到提振,从而带动消费修复。
第三,6 月多数经济数据较5 月放缓,生产端数据保持韧性。6 月零售、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较5 月放缓1.7、0.8 个百分点,至2.0%、3.8%,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小幅加快0.2 个百分点至3.6%。三者增速均明显低于5%的增长目标,指向需求端相对较弱。6 月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较5 月放缓0.3、0.1 个百分点,至5.3%、4.7%,两者加权同比增长4.9%,生产端数据相对更具韧性。
第四,6 月地产销售降幅收窄。517 新政带动6 月地产销售出现超季节性反弹。从6 月商品房销售来看,当月销售面积11274 万平,销售额11468 亿元,环比分别为52.6%、50.9%。这一组环比增速较2015-2023 同期高出约5-6 个百分点。反映到累计同比增速上,1-6 月商品房销售额降幅收窄2.9 个百分点,但投资同比持平前月。当前仍处于地产销售修复早期,传导至地产投资修复仍需时间,以往周期传导一般需要半年,但参考2014-2016 库存较高周期传导则耗时1 年半。近期30 大中城市地产销售高频数据出现边际放缓,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效果仍有待确认。
第五,设备更新支撑投资。6 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从4.0%放缓至3.9%;当月同比3.6%,好于前月的3.4%。拆分来看,6 月基建(不含电力)当月同比4.6%,制造业投资同比9.3%,分别较前月下降0.3、0.1 个百分点,而地产投资当月同比跌幅收窄0.9 个百分点至-10.1%。1-6 月设备工器具购置累计同比17.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 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8%(超过前月的52.8%)。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受到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政策的支撑。
第六,内需相对不足。6 月工业产销率同比下降1.3 个百分点,同比降幅较4-5 月明显扩大,与6 月PPI 环比转负指向一致,反映工业面临需求转弱。不仅是国内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外需方面,出口交货值对工业拉动也在边际放缓。尽管海关出口同比增速继续加快至8.6%,但6 月工业出口交货值放缓至3.8%,与制造业PMI 出口订单较弱相一致。计算出口交货值对工业营收同比拉动,6 月为0.5%,低于5 月的0.6%,明显低于4 月的高点0.9%。
近年经济数据同比读数受到基数因素的扰动,我们观察环比增速,6 月投资和零售环比季调分别为0.21%、-0.12%。综合上半年来看,投资和零售环比平均值分别为0.23%、0.06%,折合年化增速分别为2.8%和0.7%,均低于2021-2023 各年平均值。对比工业增加值上半年环比平均值0.44%,折合年化增速5.3%。可见,今年上半年,投资和零售增速显著低于工业生产。统计局分析称,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既有极端天气、雨涝灾害多发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等。关注后续 政策应对。
第七,零售方面,6 月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降幅大于整体零售,同比从前月的3.5%降至-1%。化妆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同比增速较前月放缓10 个百分点之上。日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放缓介于5-10 个百分点。仅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等必需品增速略有加快。今年1- 6月网上零售实物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8.8%,较1-5 月放缓2.7 个百分点,对零售形成明显拖累,可能和今年618 活动提前至5 月有关。
第八,库存周期仍然疲软。库存周期的交叉印证指标——金属切削机床产量,6 月同比增长1.7%,好于5月的-4.8%,仍明显低于4 月的高点11.1%,1-6 月累计同比5.7%,国内补库周期斜率可能受到需求端的约束。
工业价格相对较弱,也对产成品库存计价形成拖累。
整体来看,6 月经济数据延续了4-5 月的特征,仍然是生产端保持韧性、需求端相对不足。6 月工业和服务业加权同比4.9%,持平4-5 月平均值;6 月出口交货、零售和投资三个需求指标加权同比2.9%,较4-5 月的3.6-3.7%出现放缓。
三季度逆周期政策存在加码的可能性。考虑到二季度GDP 同比放缓至4.7%,低于5%增长目标,如三季度延续3 月以来的放缓趋势,全年完成5%增长目标的难度加大。因而预计三季度逆周期政策或加码,可能的方向:一是加快地方债发行节奏,以及追加财政工具。今年下半年剩余地方新增专项债额度较去年同期多出约9073 亿元,如新增专项债发行加快,地方项目资金到位情况有望改善,带动基建投资修复。如有必要,后续可能像去年下半年,继续追加财政工具,增加特殊再融资债和赤字额度等。
二是市场预期美联储将于9 月降息,我国货币政策外部约束打开,国内货币宽松有望加码。8 月政府债净发行规模较大,缴款带来资金缺口,存在降准的可能性。降准为银行提供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可以为实体经济降成本。在取消房贷利率下限后,三季度存在下调1 年期LPR 的可能性。当前处于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期,有可能通过更改LPR 的定价方式来降息,例如从MLF 加点转为逆回购利率加点。
三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释放居民消费需求。房贷利率取消下限之后,多数地区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1-3.5%,去年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后加权利率为4.27%,两者差值达到77-117bp。从居民融资结构来看,今年上半年居民经营贷款余额增加1.66 万亿元,而消费贷减少1739 亿元,其中主要是短期消费贷减少4229 亿元。这指向部分居民可能使用经营贷偿还利率相对较高的存量房贷,以降低负债成本,而且居民负债意愿偏弱,压降短期消费贷,与提前还贷共同拖累居民消费。对于银行净息差而言,继续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可以从负债端对冲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而且后续如居民预期提振、价格趋于改善,净息差会自动趋于修复。
债市面临的基本面环境变化有限。6 月经济数据在趋势上变化不大,对债市短期影响在于货币宽松加码的预期略有升温。债市整体仍处于低波动的存量博弈环境,接下来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三中全会和7 月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和中长期的经济规划、具体政策。二是资金面是否超出季节性,由于债市杠杆率不高,资金需求相对平稳,资金面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债发行节奏,以及央行对冲资金缺口的方式。
权益市场可能仍偏结构行情。主线逻辑方面,一是出口交货值继续放缓,与海关出口数据继续背离,尚未扭转出口链修复逻辑,但需关注市场下调出口链增长预期的可能性。二是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拉动高技术产业投资维持高增,设备制造相关行业可能继续受益。三是地产销售出现超季节性改善,但与高频数据相比没有增量信息,而且近期高频数据指向销售再度边际放缓。四是涨价逻辑、库存周期受制于有效需求相对不足。接下来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边际变化,一是后续可能出台的逆周期政策;二是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资金落地情况,对地产销售的拉动作用。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