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行业DRG/DIP更新报告:院端变革加速 结构持续优化
1. 医保收入增速缓慢,医保管理走向精细化。基本医保基金的核心矛盾是收支增速不匹配,基金使用效率较低。为了有效管理医保基金的支出,基本医保引入DRG、DIP付费方式对医保基金的支出进行管理;2. DRG、DIP付费改革或推动高质低价品类的使用,鼓励创新,但各地差异较大。DRG、DIP付费本身没有改变支付标准,但造成了不同品类药品的使用会影响医院的利润,一方面可能推动高质低价药械的使用,另一方面,随着政策调整可能鼓励创新药械的发展;3. 付费机制传导的核心是医院绩效机制调整,23-24年医院层面绩效调整有加速趋势。DRGs、DIP付费制度的传导机制是医保-医院-医生-药耗,我们认为医院层面的绩效机制的调整,会影响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行为。我们发现23-24年医院层面的绩效改革正在加速落地;
4.综上所述,我们认为DRG、DIP的持续推进会促使医生调整自己的诊疗方案,进而降低诊疗成本,提升医院的经营水平,进而对医药行业产生影响,建议关注:1)医保支付范围内受益于病种结构调整和费用结构调整,部分药品、耗材将放量,如精麻药品、国产替代率较低且均有性价比的微创/日间手术和耗材,相关公司:人福医药、澳华内镜、微电生理、惠泰医疗;2)能够帮助医院写对、写全、写好数据,帮助医院调整绩效方案的医疗信息化公司,相关公司:嘉和美康、国新健康、万达信息;3)相同支付标准下,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民营医疗服务机构,相关公司:海吉亚医疗; 4) 医保支付范围外,受益于医保挤出效应,能够有效承接居民对医保外高端药品、器械、医疗服务需求的公司,相关公司:固生堂、爱尔眼科、华厦眼科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