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伴读系列(29):方言与统一大市场

陈至奕/孙国翔 2024-07-17 13:30:25
机构研报 2024-07-17 13:30:25 阅读

  研究结论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资本要素跨区域配置的过程中,除了制度的推动之外,也不免存在着一些制度之外的天然顾虑,尤其是文化差异、社交网络、交流效率等“软性”因素,如何衡量这些因素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我们发现,在相关资料中,以方言作为切入点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最新出炉的《世界经济》2024 年第6 期刊有刘毓芸、严翠欣、陈强远的“信息壁垒与资本空间配置:方言的视角”一文,聚焦了方言视角下信息成本的影响。该研究的启示包括:(1)如何衡量区域之间方言的相似性?作者采用的是 Liu et al.(2020)贡献的中国两两地级市间方言距离数据(利用汉语方言谱系图与方言分布地图,先度量得到两县之间的方言距离,再以1982 年各地级市中不同县人口占比为权重计算地级市间方言距离);(2)作者计量发现,两地方言距离每增加1 个单位,上市公司投资异地子公司的频次减少0.055 次,金额下降11.6%,均在1%水平上显著。除此之外,当两地制度距离越大、驾驶距离越大以及任意一地设立行政审批中心的年份越晚时,越不利于资本空间配置。两地相邻、位于同一省份、有高铁直达或有航线直达则会促进资本跨地区流动;(3)这一障碍并不容易破除——通过对作用机制的检验作者还发现,完善制度(改善营商环境)并不能克服方言带来的信息成本,只有提高文化包容性(使用流入人口的出生地多样性来衡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问题。

      蔡宁(2019)研究了一个与之接近的问题,即文化差异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但结论与上文存在差异。作者发现,如果以主并公司与目标公司所在地的方言差异测度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则:(1)公司所在地的方言差异越大,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越好。这意味着,主并公司和目标公司的文化背景差异越大,双方越有可能从并购中获取新知识、共享资源,从而提高并购绩效,存在着“学习效应”;(2)当主并公司为国有上市公司、并购为关联并购、并购发生在同一省份内时,方言差异带来的学习效应将被削弱;(3)方言差异越大,并购的长期绩效越好,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学习效应假说。

      文化因素与企业行为同样息息相关。有一部分文献以方言作为衡量工具,研究文化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潘越、肖金利、戴亦一(2017)的方言多样性数据来源于徐现祥等(2015)所统计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方言多样性,该数据以地域为观察单元,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报告的县或县级以上观测单元使用的汉语方言,直接计算某片地域中所使用的汉语方言种类,并得到27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所使用的汉语次方言数量;其企业创新产出数据则来自国家专利局网站,收集了上市公司的专利申请数据以度量企业的创新情况。作者发现,在方言越多样的地区,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越多,证实了文化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

      但与此同时,方言所代表的文化多样性并非总是有利,如,蒋为、周荃、向姝婷、李锡涛(2001)将文化与企业出口相联系,作者不仅使用了中国24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方言多样化变量作为关键因素,还采用美国职业信息网提供的职业能力信息对行业团队合作密集度进行描述,该数据将每个职业划分为不同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组合,将职业的关键特征定义为标准化、可测量的变量集,最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职业特征进行刻画。作者实证发现,方言多样性对中国企业出口有负面影响,团队合作密集度更高行业的出口受方言多样性负面影响更大。作者因此提出,如何避免因文化带来的组织内部小团体问题,是企业维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风险提示

      海外文献的结论不契合国内实际情况的风险;? 引用的学术研究、计量模型所需假设与现实存在偏差的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