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福固收:全国非税收入现状及启示
投资要点:
【解构非税收收入】:
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具有重要作用。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非税收入16450亿元,同比增长10.3%。从一些地方解释来看,这主要是各级政府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形成的收入增长带动所致,包括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处置收入以及市政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分省市看非税收入情况:
全国各省级层面,2023年,非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超过30%(含)的区域有18个,分别为贵州省(41%)、河北省(40%)、重庆市(40%)、广西(39%)和黑龙江省(38%)等,上述省份多呈现了税收占GDP比重低但非税占GDP比重高的特点;低于30%的区域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陕西省等。非税收收入规模排名前五的区域分别为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四川省和河北省。
从2023年非税收入的结构来看,北京、上海和浙江等地专项收入在各自非税收入中占比相对高,重庆、新疆、河北、黑龙江和四川等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其中重庆在《关于重庆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关于2024年财政收支形势中提出“非税收入主要依靠资产处置带动,挖潜增收难度加大”。
从近九年观察来看,贵州、重庆、广西、新疆、河北、河南、安徽、福建等省份非税收入复合增速较快且在财政收入中比重较高,非税收入的增长对一般财政拉动作用较强;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和陕西等地非税占比相对低。
2024年1-5月,剔除数据缺失的区域 ,非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高于30%的区域包括湖南、江西和重庆等。
【启示】:
近年来非税收入膨胀的背景是,地方政府在面临税权有限、税收增长乏力等客观现象下,积极、灵活通过国有资源/资产保值增值、提升特许经营收入等多种方式提升非税收入,从而弥补税收缺口、更好地平衡预算。
长期来看,国有资源/资产和特许经营权收入等非税收入的提升有助于盘活各地前期大规模投资的各类项目,意义重大。2022年5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下称“19号文”)。19号文鼓励盘活存量资产,包括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资产、交通枢纽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园、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和闲置土地等。
从历年全国非税收入走势及占比来看,近年非税收入规模的同比增速呈现起伏波动的特点,2020年至2023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2%/4%/24%和-4%,在税收收入增速低的年份起到了很好的补充财力作用;从非税占综合财力比重来看,近五年稳定在10%到13%之间。《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出“继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预计24年非税收入稳定增长。
另一方面,非税收入具有灵活性和不稳定性,地方财政压力最终仍需通过财税制度改革优化事权财权划分机制,以及各地进一步的转型发展去提升税收收入。
风险提示
市场风险超预期,政策边际变化,统计误差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