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债系列研究之二:从供需角度看长久期信用债投资价值

姜珮珊 2024-07-18 21:00:23
机构研报 2024-07-18 21:00:23 阅读

  摘要内容

      【核心结论】

      当前超长期信用债绝对收益较高,机构欠配背景下可关注投资价值,但其定价规律较难把握且受利率走势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议负债端稳定的机构选择信用资质较好的主体拉久期配置,以增厚票息收益;此外,对于基金公司等机构而言,高流动性为首要考虑,中国诚通、汉江国投、中化股份、陕西交控、中交投资等主体发行的超长期债兼具流动性和收益,可把握交易机会。

      【报告亮点】

      本文从存量视角出发,全面地对长久期信用债的存量特征进行总结。随后紧扣供给和需求端,分别梳理今年以来长久期信用债的发行规模、发行结构变化情况以及一二级市场表现。基于上述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机构给出相应的投资建议。

      【主要逻辑】

      逻辑一:长久期信用债供给放量,参与机会较多24 年初至7 月5 日,发行期限在5 年及以上的长久期信用债发行额合计高达19221.13 亿元,占信用债总发行额的26.94%,为2015 年以来的最高值。

      逻辑二:一二级市场热度提升,换手率有所增加从一级市场来看,23 年11 月以来,长久期信用债的认购倍数不断上升,从11 月末的2.03 倍上升至12 月高点时的4.80 倍,后又继续在今年3 月开始上涨;从二级市场来看,长久期信用债换手率整体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且超长债换手率高于其余期限。

      逻辑三:高息资产难觅,信用风险持续分化,通过拉长久期增厚收益的性价比优于信用下沉

      在当前利差极致压缩的背景下,长久期信用债绝对收益相对较高。截至2024年7 月5 日,信用债存量市场中,长久期信用债收益率多分布在2.5%以上。

      风险提示:机构赎回扰动,信用债供给超预期,数据统计偏差。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