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角:从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看宏观调控和改革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 年7 月15 日至18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新华社受权发布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简称《公报》), 从《公报》对宏观政策的具体表述分析,三中全会对经济相关政策总体要求是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全面深化改革,稳中求进,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本文总结、分析《公报》对当前宏观形势的判断,及对经济领域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表述。
具体政策层面,此后发布的《决定》全文将做更为系统、全面的诠释。
1. 对现阶段的形势判断
本次公报对二十届二中全会(2023 年2 月)以来的工作总结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对比2013 年11 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表述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所以,对经济工作的指导目标概括为“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针对当前形势和任务,公报表示“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这一表述和文中“扩大内需”的具体政策方向相呼应。
2. 周期性政策:落实现有宏观政策,扩大内需,但需强化政府职能,平衡发展和风险政策基调延续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对短期宏观调控,公报强调要“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着重强调“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全会表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特别强调了“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职能。亦体现出平衡发展和风险的总体思路。
3. 经济防风险的重点领域:金融、地产、中小银行;塑造有利外部条件防风险领域明确指出需要“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此外,除了内部重点领域风险,还强调了“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
4. 经济层面的结构性改革
整体而言,全会强调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政策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并针对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城乡发展、教育、科技等领域均做出了原则性的部署,具体方案和细则需要等待进一步的文件公布。我们梳理如下:
1) 经济体制改革方向:财税、金融、土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明确表示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系统改革: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同时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对比而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描述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乡融合: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相比2013 年,此次公报明确提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再次提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及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此前2 月26 日国务院第六次专题学习中李强总理提到“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大力破除各种市场准入的显性和隐性壁垒,持续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乱象等突出问题”。 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或加速推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公报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2) 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
公报指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很多海外在中国的消费及投资),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3) 推动综合教育改革:健全新兴举国体制,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公报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4) 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供应链安全、补短板、绿色发展公报具体指出,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领域包括加强供应链韧性、坚持绿色发展,推动高科技领域攻坚、防灾减灾等多个方面:比如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
此后发布的《决定》全文将进一步明确三中全会后宏观政策方向和结构性改革目标。我们将密切追踪并分析全文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其中针对宏观调控,体制改革,及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具体政策目标及实现路径。
风险提示:国际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