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改革续航
平安观点:
2024 年7 月18 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
词频:备受关注的改革议题。纵观会议通稿,“改革”出现53 次,成为第一热词,为三中全会定下积极变革的总体基调;“中国式现代化”出现22次,各领域的改革任务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作为首要任务的“发展”出现42 次,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5 次。“经济”、“市场”则分别出现22 次和13 次,分别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减少12 次和9 次。可见,新阶段的发展不再仅是外延式“量”的扩张,而要转变为内涵式“质”的提升。这也体现在, “科技创新”和“保障民生”两方面相关词频明显增长。
对比:重点任务的调整进阶。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并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体现出更强的改革决心。教育、科技、人才,在本次会议中被放置于靠前位置,紧跟“高质量发展”,而十八届会议并未单独强调三者的关系。宏观调控和政府治理方面,十八届会议分两段、比较详细地从政府职能和财政两个角度进行具体部署;而本次会议的部署站位更高,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方面,十八届会议具体部署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本次会议进一步将城乡视为有机的整体进行部署,提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等。
信号:对经济政策的启示。按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未来五年宏观调控思路可能将体现四大特点:一是,更加注重“治理”。新提出“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这涉及如何具体落实党对科技、金融、财政等重大经济事项的领导,需要从机构改革、战略规划、统筹协调上形成明确机制,在此基础上切实做到“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二是,更加注重“公平”。一方面,“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政府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城乡之间、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要素平等、司法平等,明确提出“缩小城乡差别”,共同富裕仍是经济发展侧重点。三是,更加注重“安全”。其一,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角度,可能需要保持适度的产能冗余,对物价水平有一定压制作用。其二,从重点领域防风险的角度,宏观调控政策或将避免大开大合,大力度政策刺激需要内外部更严峻的触发条件。其三,从应对外部风险的角度,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上逐渐对齐国际标准。通过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应对中美经贸逆风。
四是,更加注重“质量”。党的二十大提出2035 年“人均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这单纯依靠经济增速提升难以达到,还必须依托于价格和汇率的抬升。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突围,则是人民币走向长期升值的根基。
风险提示:对政策学习理解不到位,海外经济金融风险超预期,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等。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