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点评:深化改革砥砺前行

钟哲元 2024-07-19 19:00:37
机构研报 2024-07-19 19:00:37 阅读

  事件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 年7 月15 日至18 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分析

      二十届三中全会核心议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整体规划和安排,为中国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

      1、确定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确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主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七个方面;远期目标是到二〇三五年,完成五项要求: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构建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体系

      全会提出“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制度建设是实现总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构建和完善制度体系来确保深化改革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制度体系包含市场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创新、宏观经济治理、城乡融合发展、对外开放、法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军队、党的领导等。其中,“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市场发挥作用要和政府管理相结合,提升效率。本次未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是“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求“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二是以“两个毫不动摇”为基础,强调公平。公和非公“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以激发市场活力;三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打破区域市场壁垒,畅通要素流动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3、完善宏观调控,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首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其次,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这些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体制改革来实现,以及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在目标、原则和措施上相互衔接和协调,避免政策之间的互相掣肘。财政、金融改革具体内容将在后续《决定》中进一步明确。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可能是央地之间的财权和事权划分、消费税等部分税目征收环节的变动、拓宽政府债用途等来缓解地方政府财力紧张的问题。金融体制改革可能主要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中小银行、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防控,推动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此外,财政货币的协同也是政策统筹协调的重要部分,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形成合力,将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和市场预期,达成整体宏观调控的多重目标。

      4、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动能来自于激励约束机制、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等方面。激励约束机制在于考核机制需要满足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因地制宜来适应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科技创新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会议提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等,科技创新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公报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体现了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举国体制的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的发展。

      5、推动城乡融合共同繁荣发展

      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乡融合的重点在于“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两者又是互相交织。城乡要素交换主要是人口、土地、资本等要素的流动与优化配置,以促进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和拉动内需。

      预计后续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等政策措施有望落地。

      6、以对外开放促进改革

      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公报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制度性开放是实现与全球各国在经济和非经济领域的制度协调一致性的关键。这要求我们在经贸协议、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和市场准入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对接,降低壁垒,为外资和外贸企业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同时,加强外资企业的服务,恢复和增强其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是工作的重点。在全球经贸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一带一路”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可以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全会还着重提到了改善民生、保障国家安全、完善生态文明等内容,从《公报》到《决定》的全文还要等待,《决定》将进一步披露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后续关注《决定》的详细内容。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