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改革与二次分配系列2:中日消费税:殊途同归还是各有千秋?
消费税改革是财税改 革的重要组成消费税是国内四大税种之一,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适当改革消费税历来是财税改革的重要组成。本篇报告是“财税改革与二次分配系列”的第二篇,我们复盘国内消费税的改革历程及征收现状,对比日本消费税创设以及泡沫破裂后的三次加税,展望国内消费税改革的未来及影响。
过去:消费税的改革内容包括哪些
调整征收范围、优化税率结构、改进征收环节是消费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具体来看:1)征收范围的调整包括:①对已具有大众消费特征的消费品停止征收,将新兴的奢侈品类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②将影响生态环境和消耗资源的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③对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消费品(如烟、酒等)征收消费税。2)税率结构的调整主要针对烟、酒、油等产品加税。3)征收环节的调整包括:①征收环节后移至批发(零售)环节;②在批发(零售)环节额外加征税收。
现状:当前消费税的征收概况如何
国内现行消费税包括15 大类,从价消费税税率在1%-40%不等。1)产业构成上,烟、油、汽车、酒是主要税源,合计占比85%。2)地区分布上,消费税较多的地区往往消费活跃,或是烟酒等主要生产地。3)央地分配上,国内消费税为中央独享税,美、日则为央地共享税。
未来:消费税改革方向及影响几何
未来消费税改革或围绕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征收环节、央地分配等四方面展开。具体来看:
1)征收范围与税率结构调整:短期内或难有大幅调整。2024 年财政预算报告提出要“在保持宏观税负和基本税制稳定的前提下,……,推动消费税改革”,当下国内宏观税负水平其实已不低,短期来看,大范围扩展消费税征收范围或大幅度提升消费税税率可能性均较低,适当将奢侈品、高耗能高污染等相关消费品进一步纳入征收范围,或者加税,更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征收后移:总量短期影响或有限。已在批发、零售环节征收的产品(主要为卷烟,约40%)基本无法进一步后移,而从量计价的一般应税消费品(主要为成品油,约33%)也不受征收环节后移、价格抬升的影响,因此,最终受征收环节后移影响较大的商品仅占25%左右(主要是酒、高档护肤品、小汽车等)。据测算,批发(零售)价格每较生产(进口)环节价格提高10%,预计增加消费税400 亿、拉动税收0.2 个百分点,征收环节后移对税收总量短期影响或有限。
3)下划地方:主要利好消费活跃省。虽然消费税属于中央独享税,但目前中央财政收入几乎已经100%转移支付给地方,因为若消费税下划地方,将对税收、转移支付的区域结构产生影响,据测算,上海、江苏、浙江等消费活跃省份,以及云南(烟草生产产业)等省份获益较多。此外,消费税下划地方将提高地方主观能动性,或促进地方出台促消费、税收优惠等政策。
日本消费税的改革经验值得借鉴吗
日本消费税经历“一设三增”,主要用于社会福利。1)消费税的设立(1989.04),税率3%:
过程一波三折,最终于泡沫时期创设,彼时日本直接税已较为完善、占比较高,消费税设立更多是协调直接税与间接税比例,因此同一时期,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遗产税等相应减免。
2)第一次加税(1997.04),税率提升至5%:泡沫破裂后,经济陷入长期低迷,财政收支恶化,日本首次提高消费税税率,并相应减免所得税。增税收入主要用于老龄化三经费支出。3)第二次加税(2014.04),税率提升至8%: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保障费用膨胀,日本开启第二次加税,并在法律层面将消费税界定为“社会保障目的税”,明确将增税收入全额作为社会保障来源。本次消费税加税的同时,提高了对富人所得税的征收,法人税率则有所下降。4)第三次加税(2019.10),税率提升至10%:人口老龄化叠加少子化,促使日本开启第三次加税,此次政策落脚点在于“全世代型社会保障”,增收资金用途上,新增“少子化对策”资金的安排。5)消费税加税的影响:加税前居民脉冲和囤积消费,但加税后则私人消费有不同程度下滑。
中日消费税在税种、占比、征收背景上有所不同。1)税种对比层面,国内营业税(2016 年“营改增”)+增值税+消费税相当于日本的广义消费税。2)税收占比层面,目前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合计占比(48%)高于日本的广义消费税占比(35%)。在保持宏观税负稳定的前提下,若增值税政策无较大变化,或不宜对消费税实行大幅加税。此外,若从完善地方税的角度出发,完善财产税制度、提高直接税占比或是应有之道。3)加税原因层面,日本的消费税主要与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费膨胀等息息相关。目前,我国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在15%左右,且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人口老龄化问题或不足以导致国内大幅加税,但需关注和防范人口老龄化加速。
风险提示
1、政策改革力度不及预期;2、改革方向与预期有偏差;3、消费税改革影响分析有偏差。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