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点评报告:债券视角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新华社北京7 月21 日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布。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有哪些需要关注的重点,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解读。
一、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财税改革要平衡协调好地方事权和财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指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央地财政关系改革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而为了平衡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对等,需要增加地方的自主财力,拓宽地方税源。具体措施方面,首先是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其次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再次,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最后,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消费税的主要来自烟、成品油、小汽车和酒类消费。2024 年1-5 月消费税规模为7607 亿元,同比增速为7.2%。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至消费,并稳步下划至地方,这可能将扩大消费税的税基,地方也有动力扩大当地消费,从而增加消费税。除了拓宽地方财源,也要为地方政府减轻支出压力。《决定》指出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
二、专项债将扩大作为资本金的规模和比例,这有利于提升财政乘数《决定》指出“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截止2024 年7 月19 日,专项债作资本金金额/项目资本金总额为7.6%,专项债作资本金金额/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8.6%,专项债作为资本金比例还偏低。后续专项债做资本金的规模和比例将会提升,从而撬动更多的资金帮助地方基建项目融资。
三、城投平台转型是未来的方向,从制度上更有利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决定》指出“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一方面要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量,严控违规举债。一方面要化解存量债务风险,通过债务置换,将高息债务置换成低息长久期债务,债务置换已经在稳步推进。后续关注建立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措施落地情况。
四、货币政策重点在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做好“五篇大文章”《决定》指出“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建设现代中央银行体制是总要求。为了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面临变化,短端政策利率重要性提升,并通过国债买卖来帮助短端利率向长端的传导。预计央行将通过设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做好“五篇大文章”。
五、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三中全会召开后,债市走势并未出现一致性的经验规律;短期来看,风险偏好还有待恢复,配债的资金依然较强,因而债市大环境依然友好,机构沿着阻力小的方向配置超长信用债、地方债和二级资本债 《决定》为中国未来改革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这是中长期维度的改革纲领,短期内对于债市影响有限。在财税改革中要增加地方财源,并减少地方支出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降低,这有利于地方债投资。完善制度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步推进城投转型,城投债风险整体可控,可以适当拉长久期。短期风险偏好还有待恢复,配债的资金较强,机构或将沿着阻力小的方向配置地方债、超长信用债和二级资本债。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回升,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通胀超预期回升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