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策略报告:货币降息 是因是果?
央行公开市场降息。7 月22 日早八点,央行公告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随后,央行将LPR 利率同步等幅下调。至此,初步形成LPR 挂钩OMO 利率,而MLF 量缩价平、政策利率含义被淡化的新框架。此前市场主要关注本月LPR是否可能单独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整一定程度上超出预期。
本次降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货币降息是因是果?历史上,货币市场利率在各期限利率中往往带有领先性,因而是判别货币政策方向调整的重要依据。但年初以来,短端利率事实上始终以1.8%为下限,下行幅度明显滞后于其他期限利率。从这个角度看,此次货币市场降息更像是前期存贷款等利率下调的“结果”和确认,而非增量宽松开启的先导信号。
要实现曲线形态“正常化”,修正短端必不可少。为了理顺曲线形态,“敲打”长端固然是一种选择,但短端调节也必不可少。事实上,短端现券与资金成本的倒挂,本质上恰恰是货币市场收益“过高”,吸纳和分流了存款资金的结果,只能通过削弱货币端收益来缓和。
货币降息的“动态含义”在于汇率倾向以及更广义的“稳增长”积极性。此前短端和长端“分轨”定价,与汇率压力直接相关。
此次货币降息,从静态含义上看是其他期限利率下行的“滞后”结果,但从动态含义上看,需关注是否折射出汇率倾向的变化。
短期看:①特朗普胜选概率上升后,其压低美元汇率的倾向也使得市场开始交易“弱美元”;②非美货币此前积累了较大幅度的贬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总体平稳;均为试探汇率空间提供了有利的窗口。进一步看,汇率倾向又是稳增长力度的重要表征,若汇率弹性增加,其他领域(如财政)等稳增长信号也有可能同步显现。
短端利率约束下降后,可适度关注杠杆策略的使用。今年以来,基金积极运用久期策略,而杠杆策略则相对保守。根据二季报显示,中长期纯债基金杠杆率中位值118%,处于历年同期偏低水平。
这种保守的杠杆策略与上半年套利空间不足有关,组合只能向久期要收益,从而形成了普遍的“低杠杆+高久期”策略。本次降息后,短端空间打开,博弈曲线陡峭化的胜率赔率均上升,后续关注机构杠杆率的变化和存单的补涨机会。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波动,监管政策超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