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专题报告之十二:再审绿色信用债机遇与挑战:“绿”与“非绿” 如何选择?

李勇/徐津晶 2024-07-22 18:00:25
机构研报 2024-07-22 18:00:25 阅读

  观点

      供给维度:1)绿色信用债2024H1 供给仍存在优势,2024 年6 月末存量余额较2023 年末同比增加2.24%,高于绿色金融债的1.73%和绿色地方债的-0.56%,主要由绿色中期票据和绿色公司债拉动。2)政策视角:2023 年以来发布的相关政策主要可以分为两类,a)监管规范类,表明中央高度重视绿债市场的制度规范发展;b)产业推动类,预示我国在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节能减排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潜力显著,因此,随着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完善、产业主体“绿化”程度的提升以及与国际合作的加强,未来中国绿债市场供给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政策的持续支持将推动更多的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保驾护航。3)发行与净融资视角:2024H1 我国绿色信用债发行规模约1366.78 亿元,较2023H2 环比增加18.12%,较2023H1 同比增加44.35%,发行显著提速;2024H1 绿色信用债净融资额约193.88 亿元,较2023H2 环比下降21.82%,但较2023H1 同比增加225.89%,或主要由于2023 年绿色信用债偿还节奏前置,造成净融资基数起伏较大。a)细分至板块观察,2024H1期间绿色城投债净融资额为正且高于绿色产业债,意味着在绿色债券这一细分板块中,城投平台融资渠道相对畅通,仍具备突破“借新还旧”限制而新增发债的可能,原因在于绿色债券的发行流程中对于发行人的资质、募投项目的属性及可行性、资金的管理及跟踪、第三方审计和核实等环节的把控较普通城投债的发行更为严格,因此,城投平台自身的业务和项目若符合绿色债券的规范和要求,或可将绿色债券视为城投平台可以新增融资的一个重要品种。b)细分至区域观察,12 个重点区域的债券募资增长主要集中于非绿信用债品种,19 个非重点区域的债券募资在绿色信用债和非绿信用债两个品种之间相对均衡,总体呈现“此消彼长”态势,但绿色信用债品种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非绿信用债,表明绿色信用债供给在区域分布上明显向债务率尚可、有经济基本面支撑、市场经济总体活跃、产业发展架构清晰的区域倾斜,分化态势显著,故或可对在绿债板块发力、尤其是绿色城投债品种有新发债券的区域加以关注,如重庆、四川、陕西、江苏等。c)细分至行业观察,2024H1绿色信用债发行量高于100 亿元的行业共6 个,该数量较2023H1、H2同环比均有所增加,表明一方面绿色债券正在逐步涉猎更多的行业领域,发债主体业务范围进一步多元化,另一方面板块内“头部效应”隐现,资源或更多向部分行业流入,“绿色”融资渠道募资能力分化加剧。

      d)聚焦加权平均发行期限变化,可以发现绿色信用债的发行期限不仅持续高于信用债整体,并且呈现逐渐拉长趋势,故高于信用债整体的幅度亦逐渐加大,表明绿色信用债较非绿信用债可获得更多长期限债券的投资优势加持。e)聚焦加权平均票面利率变化,可以发现绿色信用债的票面利率持续低于信用债整体且呈现逐渐下行的趋势,尽管绿色信用债与信用债整体之间的票息差距有所缩小,但绿色信用债仍以其严格的发行审批流程、全面的信息披露要求和迭出的政策优惠力度而在融资端较非绿信用债拥有更多发行成本优势,但需注意违约风险的压降是以票息吸引力的弱化为代价,因此需依据投资风格稳健抑或激进来加以权衡。

      成交维度:1)2024H1 成交量同环比对比数据显示非绿信用债2024 年以来交投情绪少许减弱,而绿色信用债交投情绪则小幅增强。2)2024H1绿色信用债同环比换手率减少幅度均明显小于非绿信用债,或提示绿色信用债的交投情绪韧性较非绿信用债稍强,一方面可为资金跨板块流动提供一定“安全垫”、熨平波动,另一方面可为板块内个券的估值真实性和流动性风险提供一定保障。3)尽管绿色信用债因存量规模不及非绿信用债、存续债券结构不似非绿信用债拥有大量交易活跃的城投债、地产债等品种而市场热度低于非绿信用债,但绿色信用债在成交维度仍具备其特有的“防守”属性,进一步凸显绿色债券的投资安全性。

      债券表现维度:1)收益率与利差视角:绿色信用债和非绿信用债二者的中高评级短久期的利差空间相近,优势不显著;若适度拉长久期至5Y、7Y,则非绿信用债的中高评级利差空间较绿色信用债扩大,品种利差走阔至10-50BP;若下沉至AA-及以下低评级,非绿信用债利差优势较绿色信用债更为突出,品种利差进一步走阔至30-70BP;若久期拉长至10Y 及以上,利差优势反转,绿色信用债拥有约20BP 的品种利差。

      因此,若仅考虑绝对收益率和利差压缩空间指标,整体存量规模数十倍于绿色信用债的非绿信用债更具优势,即绿色信用债“进攻”属性不及非绿信用债,存续债券区域、行业覆盖面更广的非绿信用债或可提供更多的套利机会和收益挖掘空间,在择券方面具备更多可能性。2)收益风险性价比视角:a)区间平均收益率:2024H1 期间高评级绿色信用债的市场关注度提升,收益率下行幅度和速度或快于非绿信用债,并导致当前绝对收益率和利差空间略不及非绿信用债;b)区间年化波动率:

      高评级绿色信用债在各主要久期区间均具备更好的收益稳定性;c)区间最大回撤:扩大绿色信用债作为组合“压舱石”、减小收益波动的优势,对于交易盘投资者的配置价值抬升;d)区间夏普比率:绿色信用债个券适宜适度拉长久期兼之高评级持仓,主要系评级结构向AAA 级集中、发行期限呈拉长之势所致,整体呈现“收益低波动小+收益高波动小”的态势,再度佐证绿色信用债在“防守”方面独具优势,而非绿信用债适宜中低评级持仓并采取下沉策略博弈高收益债,提示其在“进攻”方面优势鲜明。3)综上所述,投资者或可将绿色信用债选作底仓布局,同时择优增配非绿信用债,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力求压降组合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有效控制回撤波动,另一方面挖掘机会增厚组合收益,凭借二者各自的优劣不同扬长避短,协力提高组合的收益风险性价比。

      风险提示:绿色债券政策调整;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债市超预期波动。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