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定期报告:从三中全会《决定》看本次降息及后续货币政策演绎
投资要点: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7月22日一早,央行货币政策进行了跟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7天逆回购利率从1.8%调整为1.7%,意在传达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态度,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同时将7天逆回购操作从“利率招标”转变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能够增强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传达明确的货币政策信号。二是对有出售中长期债券需求的MLF参与机构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说明央行持续关注长端利率,不希望降息后进一步打开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的决心不变。三是LPR跟进下调10bp,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目前商业银行净息差压力较大,但前期禁止手工补息为LPR的小幅下调打开一定空间,本次10bp的幅度不大但能够起到提振信心的效果,刺激企业和居民部门的融资需求,配合地产政策的进一步宽松。
后续货币政策主要有以下三个关注点:一是《决定》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不必过于担忧货币政策取向转变。我国货币政策尚不具备收紧条件,因此关于央行“隔夜OMO的推出、借券卖债的操作”对后续货币政策的影响不必过于担忧,三中全会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预计后续“稳增长”目标的实现在货币政策的考量中将显得更为重要。
二是《决定》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后续货币政策框架将继续完善。在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上,隔夜OMO和债券买卖工具将逐步使用,更精确地进行流动性管理;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完善利率走廊,构建以7天逆回购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从短端利率向长端利率、从货币市场利率向债券市场利率、信贷市场利率更顺畅地传导;在淡化总量目标下,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篇章”,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向这五方面倾斜,如通过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等。
三是央行在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提到,“健全货币政策沟通机制,有效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从海外发达经济体央行的经验来看,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能够在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年以来央行持续通过在公开场合发声、官方媒体发文等方式向市场传达货币政策意图,希望加强预期管理,预计后续央行更频繁地进行货币政策沟通。4月以来央行预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要“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因此希望长端国债收益率不要过快下行,但市场逐步对央行喊话钝化,后续需要持续关注央行的态度与决心,若长端利率回到央行在意的10Y 2.3%、30Y 2.5%位置后央行仍十分在意长端利率风险,则“调整即机会”的观念需要转变。
风险提示
政府债供给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经济表现超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