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7天逆回购和LPR利率双降背后的深意?

陈李 2024-07-23 08:30:31
机构研报 2024-07-23 08:30:31 阅读

央行逆周期货币政策接连发力,呵护经济的同时,完善新一轮货币政策框架的意图“呼之欲出”。不仅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时隔11 个月以来再次下调至1.7%,LPR 利率也紧随其后,1 年期、5 年期以上LPR 分别下调10 个基点至3.35%和3.85%。货币政策“组合拳”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呵护的决心。但在利率双降的背后,我们更能看出央行对新一轮货币政策框架的“构图”:7 天逆回购利率政策属性强化、MLF 对LPR 利率的参考作用有所下降。

    7 天逆回购利率政策属性不断强化。6 月央行行长发言表示,7 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政策利率的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本次央行将7 天逆回购招标方式优化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明示操作利率,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结合央行近期设定的临时正回购、逆回购措施等,7 天逆回购利率政策属性正在不断强化。

    LPR 紧随逆回购利率同步下调,MLF 利率对LPR 利率的参考作用相对减弱,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正在逐步理顺。LPR 利率在MLF 利率加点上形成,两者变动基本同步,但近年来,LPR 多次出现单边下行的局面,例如最近的2024 年2 月这次,MLF 利率未动,5 年期LPR 单边下行25bp。本月MLF 利率继续保持不变,而LPR 紧随逆回购利率同步下调,表明MLF 利率对LPR 的参考作用正在逐步减弱,MLF 利率的政策色彩逐步淡化。往后看,LPR 报价机制改革可能将逐步与MLF 利率“脱钩”,从而更加聚焦短期利率。

    本次利率下调面临的内外部约束压力有所缓解:

    外部来看,汇率贬值影响可控。原因有三:其一,央行在本次降息同时实施阶段性MLF 质押减免,由于MLF 质押多为国债等产品,央行此举有助于释放二级市场国债供给,平衡国债市场供求,从而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适度上行,有助于控制中美利差倒挂幅度,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其二,政策利率下调对短端利率影响更大,而通过借入国债并在适当时刻卖出等操作,有助于保持长端收益率相对稳定,从而引导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其三,通过降息,有助于经济向好回升,从而提振市场对于中长期经济预期,也有助于带动长端利率的回升,缓解中美息差压力。此外,美联储9 月降息预期升温,外部环境压力或有所缓解。

    内部来看,二季度以来银行净息差压力有所缓解。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下行仍是制约货币政策实施的较大阻力,但4 月叫停手工补息以来,企业部分违规高息存款被禁止,银行资金成本有所下行,相当于间接的存款利率调降,因此从整体来看本次LPR 利率调降对净息差的影响相对可控。

    当前政策端稳经济诉求较高,尤其是地产端压力仍大。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创下4.7%的增速,显示当前需求不足依然是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

    此次7 天逆回购和LPR 同步下调,体现了央行呵护经济增长的决心。

    当前地产销售面积依然低位徘徊,企业投资意愿相对较低,1 年期和5年期LPR 同步降低10 个基点,将带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房贷利率跟进下调,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购房者贷款成本,刺激居民购房需求,另一方面也会激发资本开支意愿,拉动企业投资需求。

    往后看,政策“组合拳”可进一步期待。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财政、货币政策统筹。7 月政治局会议后更多政策或将继续加码,尤其是财政发力以配合货币政策,合力促进实体经济增长。

    风险提示:政策出台节奏及项目落地放缓导致经济复苏偏慢;海外经济体提前显著进入衰退,国内出口超预期萎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