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2024年专题调研报告: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现状及困局探析

袁海霞/汪苑晖/王晨 2024-07-23 13:30:35
机构研报 2024-07-23 13:30:35 阅读

  政府引导基金发展现状

      东部地区引导基金发展较为领先,且进一步向区县级扩展。东部省份由于投资环境更为市场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优质项目较为充足等,引导基金发展较为领先,同时伴随政府引导基金逐步发展,各地招商引资、助力产业发展等需求边际上升,中西部引导基金加速设立。从行政层级看,目前政府引导产业基金已逐步下沉至区县,区县基金数量占比逐年上升。

      引导基金大多支持当地产业、热门产业,并分类设立支持不同领域。从政府引导基金类型看,主要包括产业类基金和创投类基金,目前仍以产业类基金为主,从投向领域看,目前政府引导基金大多支持当地产业、热门产业,主要围绕当地产业规划进行投资。

      引导基金主要采用母子基金、直投模式,目前以母子基金模式为主,通过子基金支持重点企业、项目等,有利于平滑单个项目投资风险。

      政府投资基金发展困局与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地区基金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二是投向重复、盲目设立等,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三是存在资金筹集压力,且各地“抢项目”现象较为严重;四是目前退出较为困难,专业化人才稀缺;五是政府和市场边界不清,部分地区政府承诺尚未兑现。

      原因分析:一是经济财政承压与效率下滑下基金发展面临制约;二是引导基金收益难以与完全追求财务回报的市场化基金相比,财务回报和基金属性存在一定矛盾;三是产业基础与基金规划面临一定错配,导致基金盲目设立、重复设立;四是配套机制与基金发展速度仍待进一步匹配。

      部分调研案例

      一是紧密结合地区产业特色,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产业生态,比如中部某省会政府引导基金、东部某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等,均依托其产业背景,通过深入摸排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与存量产业配套程度较高、能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新兴产业。二是较为完善的项目筛选机制,与优质市场化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比如西部某省会创新基金通过“与科技孵化机构合作+单个企业点对点投资”模式,与市场化机构保持合作的同时,也能加强项目储备,东部某区县级基金会与不同赛道的优质机构进行合作。三是因地制宜设立决策机制,考核指标较为综合,多数地区均建立了综合考核体系,部分区县级基金则设立了分层决策机制。

      建议

      统筹化债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处理好地方化债与发展的关系,结合化债进度及发展需求,适时调整投融资约束力度,增强地方投资动力。

      二是进一步推动已出台政策加速落地,完善相关政策、机制等。

      明确产业基础及基金定位,根据地方实际设立并优化基金。基金设立需因地制宜,明确基金定位及投资方向,并按行业和阶段划分设立政府投资基金。

      对于存在较大整合必要的存量基金,可因地制宜探索合并优化的可行性。

      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加强市场化机构合作。一是优化融资政策,增加耐心资本、市场化长钱。二是可推广基金份额质押业务,盘活存量基金,增加可用资金。三是加强与优质机构合作,增加项目获取渠道。

      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完善国有资产转让相关细则。后续可继续推动二级市场基金发展,并进一步优化私募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同时完善并购退出相关政策,对于重点企业,可建立并购退出绿色通道。此外,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评估机制,完善国有资产转让相关细则。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