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学习:长短期目标明确 高质量发展为要
事件:中国共产党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三中全会),于2024 年7 月15 日至18 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7月18 日新华社发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会议公报相对简明扼要,政策的具体细节需等后续《决定》文件的公布。单从公报内容来说,有以下看点:
目标导向明确。会议中心议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的进一步延伸。会议明确目标导向,一方面明确了深化改革的目标内容。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会议对于长短期目标均设定了具体完成时间。要求到2035 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到2029 年完成会议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意味着本次会议通过的文件将对未来5 年国内改革的推进起到纲领性的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会议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战略部署,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性作用凸显。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会议提法有所调整。
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党的二十大中,将市场定位为“决定性”的,本次会议则提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表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之外,还需正确定位政府在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强调政府治理的影响,未来可能会推进更为成熟的制度性管理。此外会议对于“公平”也有所强调。会议指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既注重效率,又提及公平,这意味着市场机制与政府治理相结合,一方面发挥国有企业优势,另一方面增强民营企业活力,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科技导向突出。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公报新增新质生产力部分,表明发展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是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与之呼应,会议强调教育、科技、人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需形成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保障。
宏观调控注重协调性。会议指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第一,对于宏观政策与政府治理,会议要求实现“科学”、“有效”,对此需要不同领域政策之间进行统筹协调;第二,对于财税体制改革,会议公告中并未过多着墨,但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我们理解这可能也是后续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第三,金融体制改革,公报中同样没有具体阐述,不过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曾有部署,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城乡融合发展必要性凸显。会议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未来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高效利用可能是改革的重点方向。
坚持对外开放。会议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近年来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数字贸易均为贸易强国建设的支柱力量,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指引。
保障和改善民生。会议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具体涉及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人口发展和服务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
长短视角兼备。一般而言,三中全会主要聚焦于中长期改革,而这届会议公报的最后对于一些短期问题也有关注。一则,全会对短期形势进行分析,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内要“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对外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这反映出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视,同时表明对于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外部环境复杂的问题亦有认识;二则,会议提及短期的重点工作,提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在公报中提到地产相关,表明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的重要性,后面稳市场、去库存政策可能会进一步落实。
风险提示:政策调整超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