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快评报告: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事件:
2024 年7 月22 日,1 年期及5 年期LPR 分别下调10bp 至3.35%/3.85%,7 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bp 至1.70%。
投资要点:
符合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的大方向:本次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的逆回购操作以及LPR 报价利率的调整,均符合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方向,即或以7 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央行短期操作的主要政策利率,淡化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利率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以及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 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清理手工补息或可基本对冲利率下调对净息差的影响:本次LPR 报价利率的下调,对银行的净息差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结合前期清理手工补息对存款成本的节约,预计或可基本对冲相应的影响。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表述,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考虑到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基于此,我们预计存款利率或进一步调降。
投资建议:2023 年末以来,宏观环境以及企业盈利预测持续调整的过程中,高股息策略受到了市场的持续关注,其中长端利率的下行是推动高股息资产价格表现的重要因素。银行股较高的股息率以及极低的估值成为资金的优选,叠加市场防御需求上升,助推了整个银行板块的市场表现。往后看,高股息策略中,分母端的支持因素或已较多反应,而分子端的稳定性成为高股息选股的重点逻辑。长周期角度看,银行业整体的利润增长或已经进入底部区间,盈利的稳定性将逐步体现。另外,从分红的角度看,分红率的提升,有利于银行股估值的提升。
不过,由于银行本身商业模式的限制,净利润除了分红外,留存收益部分作为重要的资本内源补充,满足监管对资本充足的要求,推动未来业务和规模的扩张。综合考虑银行股当前的股息率以及估值水平。我们认为短期板块防御属性仍然较为明显。后续经济逐步回暖以及信用风险的改善,或带来新一轮的行情催化。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企业偿债能力超预期下降,对银行 的资产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对银行的净息差产生负面影响;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也会对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