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业务周报:如何看待三中全会对市场的影响?

徐驰/张文宇 2024-07-23 20:30:24
机构研报 2024-07-23 20:30:24 阅读

  【市场观察】三中全会释放了哪些信号?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就本次会议公报来看,我们认为:

      1、总量政策或持续保持定力。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本次会议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具体的经济政策而言,会议提到,“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认为下半年我国政策依然会保持“总量政策有定力,但战术上更加灵活”的特点。

      除此之外,针对此前市场较为关注的地产等风险,会议指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正如我们此前强调的:

      今年地产政策的出发点更多在于“防风险”,而非“反转”。今年5月发布的多项地产政策整体效果依然在“房住不炒”框架内,力度有限。我们预计下半年地产政策依然是以“防风险”为主要目的,呈现“框架内”发力特点。

      2、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或不断加大。会议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另外,全会强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政策的重点方向,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期“科创八条”发布,提升科创板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我们认为未来政策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将持续上升,其中将包括体制机制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以及产业政策加持等。当前地缘摩擦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欧美相关技术封锁或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政策加码或将有效加速我国自主科技发展进程,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保证我国供应链安全均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另外,中共中央7月19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主要介绍了经济、民生等领域的改革。

      就“对外开放”方面,韩文秀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以及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和合法权益。就市场期待的放宽外资准入方面,韩文秀提到:要尽快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开放,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加快推进离岸贸易发展。

      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放宽制造业准入要求可以有效增强我国与国外的技术,管理等经验交流与贸易往来,或有效提高我国外资、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组成部分的经济活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其中半导体,高端制造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或持续受益。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国际局势超预期恶化。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