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国企红利ETF投资价值分析:国企红利双驱动 低成本布局主线资产

吕思江/马晨 2024-07-23 20:30:27
机构研报 2024-07-23 20:30:27 阅读

  华安国企红利ETF- 投资要点

    如何看待红利后续投资价值?

      ü 系统性定量角度看红利&成长轮动:7月红利风格占优

    在前期报告《系统化定量投资视角下的策略配置:何时景气博弈,何时拥抱红利?》中,我们构建了高景气成长与红利策略的月度轮动模型:期限利差、社融增速、CPI 与 PPI 四象限、美债利率、外资流入意愿对红利&成长轮动有显著指示意义。截至2024年6月底,轮动策略样本外续创新高,年化收益达+21.22%,相较业绩基准超额年化+13.45%。

      本月模型最新信号7月重新回归红利风格。五个明细指标信号中,信贷数据疲弱、通胀延续低位、美十债高位震荡择时继续看多红利,期限利差走阔、外资流入意愿指数(尽管未触发信号,但边际变动看指数已经开始触底回升,即外资配置意愿重新低迷)维持高景气成长,系统性定量角度看2024年7月红利风格占优。

      ü 区分市场情景:红利顺周期属性与抗跌能力兼备

    分股票市场情境来看,熊市中(7 轮占优/8轮)中证红利指数表现出了出色的防御能力,充当下跌市中的保护伞。此外,由于红利指数在金融及周期风格上十分集中,因此经济扩张阶段红利策略在牛市中的进攻性也并不弱,典型市场如 2012.12-2013.2。

      ü 交易角度看红利:拥挤度边际回落

      我们将红利细分为宽基红利、红利低波、红利质量和主题红利四大板块,并从中挑选代表性指数进行拥挤度跟踪。今年1月底和5月底红利见顶回调,均对应指数拥挤度触及100%左右的历史极值位。当前指数拥挤度边际回落,暂无交易过热风险。

    聚焦红利新主线:央国企+红利双驱动

      二十大以来央国企改革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2023 年以来,围绕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政府工作报告、国资委会议等密集发声。2024年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研究把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我们在当日点评报告《短期反弹确立,买什么?》中明确看好后市央国企红利和前期超跌错杀的科技股机会,截止2024年6月28日,央企综合指数强势反弹+5.07%,大幅跑赢同期wind全A指数的+1.87%。

      ü 不确定性预期下掘金稳定资产

      优质央国企多为垄断行业龙头公司,盈利稳定、现金流健康、融资成本低、财务数据可信度高,在宏观经济承压、地缘冲突不断背景下有望获得确定性溢价。央企在质量因子上得分明显高于全市场,板块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近年来显著占优。最新财报数据来看,央企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6.34%高于全市场的5.20%和非央企个股5.04%。

      ü 分红率稳步抬升,估值有望重塑

      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再次强调提升分红监管,提出对分红采取强制约束措施、多措并举提高股息率和推动一年多次分红3条政策措施。近年来央企分红比率稳步抬升,最新2022年央企分红比例均值达42.8%,政策引导下分红率有望继续边际改善。截至2024年6月28日,央企综合指数的PE(TTM)为11.17倍,低于wind全A指数的16.25倍。目前指数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安全边际高,估值优势凸显。

    华安国企红利ETF:低成本布局优质标的

      华安中证国有企业红利ETF(场内交易代码:561060.SH,场外关联产品代码: 020461.OF、020462.OF)成立于2023年9月6日,并于2023年9月21日开始上市交易。基金紧密跟踪标的指数中证国有企业红利 (000824.CSI),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基金管理费率0.50%低于同类均值 0.51%,托管费率0.10%。

      基金经理为苏卿云先生,2016年7月加入华安基金,任指数与量化投资部ETF业务负责人。投资年限超7年,历任管理基金数量达34只,在管产品18只,在管基金规模69.84亿,具有丰富的 ETF 管理经验。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团队是国内知名的指数投资团队之一,团队拥有超过20年的指数投资经验,在管的上证180、SGE黄金9999、创业板50ETF规模均150亿元以上,团队培育了多只市场知名产品。

      ü 聚焦市场主线,低成本布局优质标的

      中证国企红利发布于2012年7月20日,是我国 A 股市场最具代表性的红利主题指数之一。2024年初至今中证国企红利逆势收涨+6.38%,显著跑赢同期央企综合指数(-6.60%)及万得全A(-8.01%)。

      ü 盈利为矛,估值为盾,分红优势突出

      指数估值自2015年6月8日触及历史高点(PE_TTM :11.27)后逐步回落。截至2024年6月28日, 中证国企红利最新PE(TTM)为6.84倍,低于历史均值7.21,处于2012年以来历史42.20%分位。尽管中特估提出以来国企估值见底抬升,但国企上市公司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不匹配问题依然存在,目前指数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安全边际高,估值优势凸显。

      ü 行业分布均衡,优选高股息国企

      中证国企红利有三个行业权重超过10%:银行(25.75%)、煤炭(14.98%)、交通运输(13.56%),其余大部分行业占比在3%左右,行业分布相对均衡,非系统性风险较低。指数主要集中于传统周期及金融等高分红行业,前10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4.41%,涵盖中国神华、中国石化、陕西煤业、大秦铁路等龙头股。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