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车企车系跟踪报告:4-5月自主份额同比提升9.1PP至64%

张程航 2024-07-24 13:30:34
机构研报 2024-07-24 13:30:34 阅读

  作为汽车销量结构报告系列之一,我们季度更新车企车系销量数据,以把握自主车企及相关零部件在国内销售、出货份额、速度、空间的变化。

      2024 年部分主流车型价格继续下移,因此我们从2024 年1 月起对变化较大车型的价格带分类进行调整(和之前一样,以主销配置的经销商价格为依据),导致价格带数据同比出现较大波动,为降低这种波动对分析的影响,我们建议可以两个价格带相结合进行分析。

      4-5 月自主份额继续提升,同比+9.1PP 至64%。具体:

      a) 自主:4-5 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下同)262 万辆、同比+23%、环比+27%、占比64%/+9.1PP,1-5 月累计603 万辆/+24%,占比62%/+7.9PP。

      b) 合资(含特斯拉上海):4-5 月146 万辆、同比-16%、环比+5.7%、占比36%/-9.1PP,1-5 月累计373 万辆/-10%,占比38%/-7.9PP。

      分价格来看,4-5 月自主在20 万元以下和以上份额都有所提升。2024 年4-5月,自主0-20 万元份额72%/+8.3PP,20 万元以上39%/+7.6PP。各价格带车系份额具体:

      1) 0-10 万元:自主高占比基础上,份额较为稳定。1-5M24 行业合计销量311万辆/+66%。按各车系2024 年1-5 月累计份额(下同),自主81%/-0.8PP、日系9.4%/+2.5PP、德系4.8%/+1.2PP、其他2.9%/-1.2PP、美系2.2%/-1.7PP。4-5 月自主份额83%、同比-0.2PP、环比+4.2PP。日系、德系增长主要为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车型价格带下调导致。

      按0-15 万元合并看,4-5M24 自主占比77%、同比+5.8PP、环比+4.4PP,自主份额增长稳定。

      2) 10-15 万元:自主份额稳定提升,日系受影响最大。1-5M24 行业合计销量286 万辆/-7.7%,按车系份额自主69%/+4.8PP、日系16%/-3.6PP、德系12%/-1.1PP、其他2.8%/+1.4PP、美系1.0%/-1.5PP。4-5 月自主份额71%、同比+6.6PP、环比+4.7PP,自主增长主要宋PLUS 等车型价格带下调及宋Pro 等车型放量影响。

      按10-20 万元合并看,4-5M24 自主占比64%、同比+8.2PP、环比+4.3PP。

      份额同比大幅提升主要受比亚迪宋Pro、宋EV、元UP 等车型放量影响。

      3) 15-20 万元:自主份额加速提升,仍有较大空间。1-5M24 行业合计143 万辆/-14% , 按车系份额自主48%/+8.8PP 、日系23%/-5.5PP 、德系23%/+1.6PP、美系5.0%/-2.5PP、其他0.9%/-2.3PP。4-5 月自主份额51%、同比+11PP、环比+4.9PP,自主大幅增长主要受比亚迪汉DM、海豹等车型价格带下调及宋BEV 等车型放量影响。

      按15-25 万元合并看,4-5M24 自主占比44%、同比+3.9PP、环比+5.4PP。

      4) 20-25 万元:受BBA 主销车型降价影响,自主份额下降明显。1-5M24 行业合计销量85 万辆/+29%,按车系份额德系40%/+15PP、自主26%/-8.5PP、美系26%/+2.8PP、日系4.9%/-7.8PP、其他2.6%/-1.3PP。4-5 月自主份额31%、同比-8.7PP、环比+6.5PP,德系大幅增长主要受BBA 主销车型(C级、3 系、A4L 等)降价至该价格带影响,自主大幅下降主要受比亚迪汉DM、海豹等车型价格带下调影响;4-5 月自主环比增长主要受理想L6 等车型放量影响。

      按20-30 万元合并看,4-5M24 自主占比38%、同比+8.4PP、环比+4.0PP。

      5) 25-30 万元:此前为自主薄弱、特斯拉强势的价格带,今年多款自主车型调整至该价格带放量冲击特斯拉及德系。1-5M24 销量52 万辆/-33%,按车系份额自主46%/+29PP、美系41%/-4.7PP、德系4.1%/-23PP、日系8.3%/+0.1PP、其他0.04%/-1.1PP。4-5 月自主份额49%、同比+30PP、环比+2.0PP,自主同比大幅上升主要受问界M7、极氪001 等车型降价至该  价格带以及小米SU7、方程豹豹5 等车型放量影响。

      按25-40 万元合并看,4-5M24 自主占比40%、同比+10PP、环比+1.3PP,份额大幅上升主要受问界M7、小米SU7 等新车型放量影响。

      6) 30-40 万元:受BBA 高端车型降价影响,自主份额有所下降。1-5M24 销量79 万辆/+32%,按车系份额自主34%/-8.7PP、德系46%/+11PP、其他9.2%/+0.3PP、日系6.1%/-3.4PP、美系4.4%/+0.7PP。4-5 月自主份额35%、同比-8.3PP、环比+1.1PP,德系大幅提升主要受BBA 高端车型(E 级、5系、A6L、GLC、X3 等)降价至该价格带,此外自主下降还受蔚来ET5等车型缩量影响。

      按30 万元以上合并看,4-5M24 自主占比42%、同比+6.2PP、环比+5.6PP。

      7) 40 万以上(不含进口):德系豪华普遍降价,自主开始占据主导地位。1-5M24 销量17 万辆/-47%,按车系份额自主62%/+43PP、德系31%/-45PP、其他5.4%/+2.0PP、美系1.0%/+0.1PP。4-5 月自主份额71%、同比+51PP、环比+21PP,自主大幅上升主要受德系豪华车型降价及问界M9、仰望U8等车型放量。

      各价格带细分市场销冠车方面:车企角度,自主车企已在部分细分领域引领市场。比亚迪占据3 个销冠,奇瑞、长城、吉利、赛力斯各占据一个。车型角度,自主车企电动化转型更加顺滑,新能源车型已占据部分价格带销量榜首,并在此前自主较薄弱的20 万以上中高端价格带也开始对特斯拉及BBA 合资车企展开冲击。其中:

      1) 0-10 万元SUV、轿车销冠(24 年1-5 月累计销量计算,后同):分别为奇瑞瑞虎7 2.3 万辆/月、比亚迪海鸥3.1 万辆/月。

      2) 10-15 万元:比亚迪宋PLUS 2.7 万辆/月、一汽大众速腾1.9 万辆/月。

      3) 15-20 万元:比亚迪宋EV 1.6 万辆/月、上汽大众帕萨特 1.8 万辆/月。

      4) 20-25 万元:长城坦克300 0.9 万辆/月、特斯拉Model 3 2.9 万辆/月。

      5) 25-30 万元:特斯拉Model Y 4.3 万辆/月、极氪001 0.8 万辆/月。

      6) 30-40 万元:北京奔驰GLC 1.2 万辆/月、一汽大众奥迪A6L 1.7 万辆/月。

      7) 40 万元以上:赛力斯问界M9 1.1 万辆/月、捷豹XFL 0.1 万辆/月。

      投资建议:自主今年前五月在经济型价格带(0-20 万元)份额快速提升,并在此前较薄弱的20 万以上高端价格带也开始对特斯拉及BBA 等带来冲击,电动车开始占据部分价格带销量榜首。展望2024 年,自主在各价格带份额有望继续提升,预计整体自主份额从2023 年56%提升8.8PP 到今年65%,尤其普通品牌B 级车、豪华品牌A 级和C 级车有望进一步实现自主突破,为自主车型放量、自主零部件持续营收快速增长奠定基础。

      整车投资上,我们坚定看好自主份额提升、营收和利润更大幅度的提升。短周期中,关注新车对整车标的的潜在催化,如小鹏MONA M03、蔚来乐道L60、北汽华为享界S9。9 月往后,建议关注长安阿维塔新车和增程新车,吉利领克、吉利极氪新车。同时,比亚迪竞争优势维持的力度和时长可能会继续超预期,继续推荐。

      零部件建议布局近期表现相对弱势的T 链标的(T 链相对有情绪和估值压制,后续T 的边际变化可能带来反弹)——拓普、新泉、福赛,以及原材料涨价预期后续如缓解,可能带来中游汽车零部件修复的爱柯迪、银轮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核心新车型推出节奏及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汇率波动、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