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报:如何理解红利资产近期的波动?
核心观点:周期型红利或宜观望,运营型、潜力型红利或可逐步增配7 月至今红利资产回调,我们在24.7.1《红利交易热度升至近一年高位》中曾提示拥挤交易风险,本周探讨对其近期波动的理解:①红利作为前期强势资产在市场调整后半程补跌,浮盈较厚→筹码松动,高切低,结构上,拖累较大的煤炭等自身在基本面和公募筹码上瑕疵显现;②杠杆、北向减持红利,红利行业内部分化,银行、煤炭等净流出较多,公用净流入较多,主动公募亦或止盈部分红利应对赎压,ETF 红利份额仍扩张;③运营型红利中期有资金支撑,潜力型红利部分性价比上升,可作中期底仓,周期型红利或宜观望,港股红利或优于A 股。配置:A50+港股运营型红利+消电链/造船链。
红利资产近期为何调整?
7.5 至今,中证红利绝对收益-6%,相对全A 超额收益-5%,投资者关注红利资产近期为何调整,我们理解:①市场缩量调整的后半程,历史上看往往伴随着强势品种补跌,行业间估值分化系数收敛,而红利资产,尤其是煤炭(上半年唯一滚动10 年估值分位数>50%的行业)是本轮主要的前期强势资产;②补跌过程中,盈利丰厚的筹码开始松动,做高低切换,各行业7.5至今涨跌幅与年初至7.5 涨跌幅负相关,R2=14%;③结构上,煤炭、纺服、钢铁等是红利指数负收益的主要拖累,与自身基本面出现瑕疵(三者中报预喜率分别仅9%、31%和26%)以及减量博弈下公募筹码处历史高位有关。
哪些资金可能是减仓红利资产的主力?
高频可跟踪资金中,我们认为北向、杠杆资金以及部分主动公募或是近期减仓红利资产主力。7.5-7.26,典型红利行业中,杠杆及北向资金整体大幅净流出银行(-48 亿)、家电(-27 亿)和煤炭(-20 亿),不过公用仍获大幅净流入(22 亿)。此外,电子(16 亿)、建材(16 亿)获较多净流入,对应运营型红利、高景气科技、左侧低位内需三种加仓思路。主动公募亦或止盈部分红利资产应对近期赎压(7 月上旬→近期,或由减仓景气红利向减仓其他高位红利切换),7 月至今,主动偏股公募份额下滑2%(174 亿份)。不过被动ETF 或仍稳健,7 月至今,A 股主要红利ETF 份额增9%(58 亿份)。
如何展望红利资产下一阶段的表现?
分类探讨:①运营型稳健红利(电力燃气、公路铁路、国有行等),短期或仍有补跌压力,但中长期有较强资金支撑(根据华泰金融团队测算,2023 年传统险账户的 5%-8%应配置到 FVOCI 股票,静态配置规模约为 7000 亿到 1 万亿人民币);②潜力型动态红利(家电、纺服、高端白酒等),白电等前期调整较多、 PB 相对ROE 存在定价偏差的品种或可锚定股息率适度增配,白酒等左侧品种考虑资本利得风险或尚需观察;③周期型资源红利,盈利周期高位,海外大选交易与全球资金降杠杆,国内G 端加杠杆待观察,波动或加大,或宜观望为主。④考虑当前AH 溢价,港股红利或优于A 股。
配置建议:以A50 为中期底仓,以供需双向改善行业做进攻配置本周市场继续缩量调整,结构上延续高低切换,部分有边际利好催化的低位板块率先有所表现,持续性待观察。我们认为市场仍处于内外基本面与政策的验证期,积极信号渐显但尚难外推,建议继续控制仓位,基本维持前期配置思路:1)中期底仓:宏观供需两端压力下,凭借自身能力提升保持ROE中枢平稳但市场却沿ROE 下行定价的资产——A50 以及性价比更高的港股运营型红利资产(如公用事业);2)短期进攻配置:供需双向改善、Q2 景气边际向上、且边际具备催化的行业——消费电子-PCB 链/造船链等。
风险提示:1)海外政治不确定性超预期;2)国内基本面复苏弹性不符预期;3)测算误差。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