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子产品发行指数周报第167期:农银理财发混合类 降息对理财综合影响
核心观点
从发行数量来看,上周样本理财子最新理财子产品发行数量为118 只,发行量不变。具体来看,发行数量增加的有5家,占比为45.5%。平均基准利率为2.97%,环比上升1bp,在存款利率下降10/20bp 情況下,基准利率在回升;最新理财子产品发行数量指数268.18;发行基准利率波动指数最新为67.40,环比上升0.5%。7 月26 日,破净率为2.85%,环比上升17 个bp。降息对银行理财的综合影响。
本周指数更新(7.22-7.26)
1、三大指数环比变化情况
从发行数量来看,最新理财子产品发行数量指数268.1 8,发行数量不变。调整后理财子产品发行数量指数193.75,环比下降1.6%。从发行数量偏离度来看,最新偏离度为1.05,偏离度下降,该指数显示:上周发行的118 只产品,115 只为固收类产品,3 只为混合类产品,均是农银理财。
从发行风险指数来看,最新理财子产品风险指数为1.8 2,环比下降0.9%,风险等级下降。居民风险偏好小幅下降。
从发行基准利率波动指数来看,最新指数为67.40,环比上升0.5%。从不同类型产品的发行基准利率来看,上周固收类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97%,环比上升0.5%;整体平均发行基准利率为2.97%,环比上升0.5%;混合类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0%。
2、样本理财子公司发行情况
从发行数量来看,上周样本理财子最新产品发行数量为11 8只,不变。具体来看,数量增加的有5家,占比为45.5%,增加最多的是中邮理财,环比增加5 只固收类产品;数量减少的有 2家,占比为18.2%,减少最多的为信银理财,环比减少11 只。发行数量最多的为交银理财,发行了19 只理财产品。
平均基准利率为2.97%,环比上升0.5%。其中:基准利率上升的理财子公司有5 家,占比为45.5%。平均发行基准利率最高的为招银理财,为3.73%;基准利率下降的理财子公司有6 家,占比为54.5%。固收类产品发行平均基准利率为2.97%,最高的为招银理财,为3.73%。混合类产品发行平均基准利率为2.60%。
3、 重点理财子产品介绍
上周重点产品共3 只,是农银理财发行的3 只混合类产品,其中:我们摘取其中一只产品:农银理财农银同心·灵动90 天优选配置理财产品第2 期(优享)。
4、 最新观点更新:降息对银行理财的综合影响规模将继续增加,全年有望理财规模达到34 万亿。存款挂牌利率的下调将理财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将再次助力理财规模的增长,尤其会加快推进居民超额储蓄和居民存量的定期存款向理财的迁移。
7 月中旬,理财规模已经达到30 万亿,预计在此政策的推进下,理财规模攀升速度将加快,之前预计全年理财规模将达到32 万亿,预计存款挂牌利率下降将带来2 万亿左右理财新增规模,从而我们将全年理财规模的预测值上调到34 万亿。
理财产品收益率降幅在5-6 个bp 左右,小于10 个bp 的降幅。如果占比57%的资产,其收益率下降3 个bp,而占比27%的资产,其收益率下降15 个bp,从而此次降息将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5.73 个bp,降幅显著小于10 个bp 的降幅。
资产配置结构调整,提高债券、非标、同业资产占比,降低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与上次不同的是,禁止手工补息主要影响的是活期存款,而且活期存款利率下降的幅度预计在100-200 多个bp,影响是活期存款在转向定期存款、及其他固收类资产,存款结构在调整;而此次央行降息,大行降存款利率,主要是下调了定期存款利率,降幅只有10-20 个bp,影响预计主要是:定期存款转向其他固收类资产,由于定期存款规模更大,从而这种影响会更大。如果下半年新增4 万亿理财资金,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预计会下降到20%,相对与27%的占比,下降了7%,规模预计在0.28 万亿,近3000 亿。现金及银行存款规模减少3000 亿,从而这部分资金都将转向债券、非标、和同业资产中。
业绩比较基准预计将保持稳定,在3%左右。固收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的降幅要高于混合类产品。
由于目前各类资产收益率都在下行,这种影响会持续,但是理财子会采取必要的利率风险规避措施来化解利率风险,确保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稳定。同时,为了维持理财收益率和定存收益之间差值和优势,确保理财规模的增长,预计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将保持稳定。
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而今存款利率下调10 个bp 后,理财子预计会继续增加混合类产品的发行,来吸引更多的存款流向理财产品,因为固收类产品收益率的吸引力较混合类更低。从而我们预计利率下行将加快理财子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混合类产品的发行节奏。
资产配置端的压力加大,资产荒持续。利率下调通常被视为央行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但同时也给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带来了挑战。随着利率的下降,传统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如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收益率也随之下降,这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在寻找能够提供足够收益的资产时面临困难,缺乏高收益的产品,“资产荒”进一步加剧。而且近几个月以来,理财规模在持续攀升,理财子资产配置压力也在被动加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