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周报:DRG/DIP 2.0版分组方案出炉 特例单议机制支持新药、新技术合理应用
主要观点
7 月23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 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并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们认为新版分组方案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2.0 版分组更贴近临床实际,细化了资源消耗较高的分组。调整后的2.0 版DRG 分组,包括核心分组409 组(较之前增加33 组)、细分组634 组(较之前增加6 组),重点对临床意见集中的重症医学、血液、免疫等13 个学科,以及联合手术、复合手术问题进行了优化完善;2.0 版DIP 分组,包括核心病种9520 种,能够覆盖95%以上的出院病例。医保局组织专家对169 个城市2020 年以来的医疗机构数据(约1 亿条)进行统计分析,并开展多方论证形成了2.0 版分组方案;数据来自临床,地域分布和数据体量具有较强代表性。
量化特例单议数量比例,支持新药新技术合理应用。对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品新耗材新技术使用、复杂危重症或多学科联合诊疗等不适合按DRG/DIP 标准支付的病例,医疗机构可自主向医保经办机构进行申报,经办机构组织专家对这些特殊病例进行单独审核评议后,符合条件的可实行项目付费或调整该病例的DRG/DIP 支付标准,给予合理补偿。特例单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DRG 出院总病例的5%或DIP 出院总病例的5‰,通过将比例量化,使得特例单议更具操作性。
提升医保基金结算清算效率,预付金制度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各地要加快推进年度基金清算工作,确保次年6 月底前全面完成清算,要按协议落实“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各统筹地区要认真组织开展月结算工作,原则上费用结算时间自申报截止次日起不超过30 个工作日。各地医保部门可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商同级财政部门合理确定预付金的基础规模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1 个月左右的预付金,定点医疗机构自愿向统筹地区申请预付金。
2025 年2.0 版分组落地。2024 年新开展DRG/DIP 付费的统筹地区直接使用2.0 版分组,已经开展DRG/DIP 付费的统筹地区应在2024 年12 月31 日前完成2.0 版分组的切换准备工作,确保2025年起各统筹地区统一使用分组版本。
医疗机构不得将DRG/DIP 病组(病种)支付标准作为限额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或与绩效分配指标挂钩。
2019 年起,国家医保局启动以DRG/DIP 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截至2023 年底,全国九成以上统筹地区开展了DRG/DIP 付费, 26 个省份已实现省域内所有统筹地区全覆盖。相比1.0 版本,2.0 版本的改变在于规则优化,解决现行分组不够精确、不够贴近临床的问题,补充了医疗机构常见的缺失病种。特例单议机制对保障复杂危重病例充分治疗、支持新药新技术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特例单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DRG 出院总病例的5%或DIP 出院总病例的5‰,规定的比例应该能够满足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医保中心副主任王国栋表示,实际很多地方1%都用不到。在清算结算方面,近年来,内蒙古、江西、广西等地医保部门积极采取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的方式,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动力。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新版分组呈现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迭代趋势;特例单议机制为新药新技术的合理应用留有余地,利好国产创新药械企业;强调医保基金结算效率则有助于盘活全产业链资金流转。此外,我们认为DRG/DIP 2.0 版本的推行也有望增加对医疗信息化服务公司的需求。
投资建议
创新药板块建议关注:艾力斯、康方生物、科伦博泰、迈威生物、和黄医药、康诺亚、智翔金泰、信达生物、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