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点评报告:从三中全会看中药行业投资机会

许雯 2024-07-30 09:30:35
机构研报 2024-07-30 09:30:35 阅读

  核心要点:

      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近期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包含15 个部分,共60 条。高质量发展再次明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生物医药再次明确为战略性产业和新质生产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成为医改新任务三中全会对医改新任务重点聚焦于两大方面,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产业链供应链体制机制,医保统筹及支付制度,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等;二是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

      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为中药行业持续向好提供进一步制度保障三中全会及《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表述从以往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变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对中医药行业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中药行业传承创新的发展上提出制度性保障,通过制度创新打破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推动“四个建立健全”(建立健全中医药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中医药科研体系、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体系)的落地与夯实,进一步解决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符合中医药特点及规律的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将为中药行业持续向好提供进一步的制度保障,中药行业的利好政策有望继续释放。

      关注方向1: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药新药与品牌中药值得重点关注创新与传承是行业发展的核心与重点,传承创新、转化赋能成为引领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以中药创新药为创新代表的“药”创新和以品牌中药为传承代表的“药”焕新,将推动中药行业聚力向“新”,实现“创新+质优”。

      中药新药:从中药新药报产在审及上市角度看,目前共有38 款产品报产且在审,其中,2024H1 有23 款产品报产在审,2024H1 承办的数量占在审总数量的60%。2021 年以来获批上市中药新药为34 款,2024H1 共有6 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分别为:儿茶上清丸(荆门上清丸)、九味止咳口服液、芍药甘草颗粒、苓桂术甘颗粒、秦威颗粒、温经汤颗粒。中药新药报产及上市持续保持良好态势。从注册类型看,1 类创新药和3 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为研发热点。

      品牌中药:配方优势、原材料优势、品牌优势共同构筑了品牌中药的高竞争壁垒,市场及模式创新使得品牌中药在实现传承的同时,将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  产业相结合,推动品牌中药的传承创新。

      关注方向2:医养联合与银发经济助推大健康产业,关注中药产业链延伸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三医协同发展、推动基层医疗、促进医养联合、发展银发经济,这将有助于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慢性病治疗、治未病、病后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中药行业转型升级,打造更为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药行业兼具“医、药、健、养”,“治未病”、“纯天然”的特有优势为中药以及中药大健康产业链的延伸带来广阔空间,行业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创新+消费属性愈发凸显。中医药大健康衍生行业亦正在兴起,主要体现在:(1)药食同源,中医药+食品饮料与时俱进;(2)天然无添加,中医药+日用消费品应用广阔;(3)观念改变,中医药+养生馆有望迎来大发展;(4)人口老龄化,中医药+康养旅游大有可为。我们认为,在医养联合与银发经济逐步发展的背景下,中药行业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注方向3: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关注国资中药三中全会及《决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从医药行业及二级子行业来看,医药行业共有国资控股公司79 家,国资控股公司家数占全行业上市公司家数比为16.02%。六个二级子行业中,医药商业国资控股家数比最高,为40.63%,其次是中药行业,占比为28.77%(截至2024.06.20),位居医药二级子行业第二名,中药行业在医药子行业中受益于国企改革的程度较高。从中药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看,国资控股中药企业多集中于品牌中药和OTC 企业,具备核心大品种及渠道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在股权结构调整、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优化公司治理、整合资产、优化资产结构、剥离非主业聚焦主业等多途径的国企改革下,中药国资背景企业有望通过外延+内生式增长实现业绩提升,通过提质增效助力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投资建议:聚力向“新”、提质增效,关注三大主线我们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主线一:“药”创新,关注中药创新药。在政策与临床需求双驱动之下,中药创新再度加速,新药上市节奏加快且1 类新药占比明显提升。研发创新是核心,进入医保基药目录是放量的重要条件,而下半年基药目录调整是大概率事件,或成为行业催化因素。建议关注:(1)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在研产品丰富且研发进展较快、中医理论与临床结合较好(尤其是能通过循证医学改写临床诊治指南)、布局大品类有独家品种的企业;(2)2023 版医保目录新增品种和解禁品种及相关企业;(3)“医保+非基药”品种及相关企业。

      主线二:“药”焕新,关注品牌中药和中药产业链延伸。配方优势、原材料优势、品牌优势共同构筑了品牌中药的高竞争壁垒。市场及模式创新,打通了“防+治+养”全产业链,进一步凸显品牌中药消费属性。治已病、治未病、康养保健的全程覆盖,叠加银发经济的利好,体现出品牌中药“治疗+消费”属性,增加了中药消费需求的层次性,拓展了市场增量。建议关注:(1)拥有配方优势、原材料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产品力强的品牌中药;(2)通过市场及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新业态模式、拓展产业链、拓宽市场领域的品牌中药。

      主线三:国企改革,关注提质增效的国有控股企业。中药行业的央企国资控股、省属国资控股以及其他国有控股比例均高于行业水平,中药行业在医药子行业中受益于国企改革的程度明显较高,有望通过国企改革实现提质增效。

      风险提示

      (1)包括行业集采等在内的政策趋严,导致中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2)上市公司在研产品进展低于市场预期;

      (3)医保和基药目录中中药占比提升低于市场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