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杯中观世界:星巴克全球扩张启示录
星巴克:近三十年全球化扩张历程,全球现制饮品龙头
星巴克成立于1971 年,以“第三空间”体验开创了连锁现制饮品新模式,作为全球化先驱者,凭借独特的品牌魅力和战略眼光,成功跨越文化和地域界限,成为世界消费者心中咖啡品类的代名词。截至1Q24,星巴克遍布85个国家,全球门店数达38,951 家门店,国际市场门店数达20,886 家,占比54%。FY23 国际收入74.88 亿美元,占比21%(不考虑其他收入)。星巴克穿越周期,战略前瞻性/优秀的跨国经营能力堪称服务型+文化出海典范。
本文针对其国际化之路进行全周期深度复盘,总结3 大出海方法论和4 项竞争力,并结合6 国案例盘点国际化得失和教训,尝试为餐饮出海予以借鉴。
跨国经营的艺术:顺势而为、国际标准、因地制宜餐饮品牌出海本质是商业模式可复制性的比拼,核心在于解决三大问题——何时去?去哪里?怎么去?我们认为星巴克国际化的成功,离不开对区域战略布局的深刻研判,进入时机的敏锐洞察,以及恰到好处的本土化策略。公司乘亚洲四小龙的时代东风将日本作为桥头堡率先破局,通过灵活切换商业模式(直营/授权),将既有的4 大核心竞争力(第三空间体验溢价、人本文化渲染下的效率组织体系、全球成熟供应链和数字化能力)与全球各地消费习惯相结合,形成“国际标准+本土定制”经营思路,在产品创新、门店模型设计、品牌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本土化改进,高筑竞争壁垒。
六国案例分析:辉煌的东亚与失落的“咖啡源”日本和中国是星巴克国际化的两大典型成功市场,可归因于时代和公司自身的共同努力。日本受美式文化影响较深,90 年代咖啡饮用习惯已有基础但存在一定供需错位,星巴克通过本土化改良和差异化切入中高端市场补缺,顺利在2016 年成为日本咖啡门店规模TOP1 品牌。中国则是受益改革开放、消费升级红利,早期作为中国咖啡启蒙鼻祖完成教育市场,积累了显著的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FY23 星巴克中国营收占国际地区营收的41%。反观越南、巴西、欧洲、澳洲,咖啡文化积淀久远,已形成固定咖啡消费习惯和强势的本土个性化品牌,连锁化条件不充分,相应星巴克表现不尽如人意。
对中国餐饮企业出海的启示与借鉴:求同存异,本土改进从横向品类选择角度,我们认为,与星巴克类似,口味广谱性高、高标准化、兼具成瘾性和情绪价值的品类出海具有天然优势。从纵向自我成长角度,我们认为餐饮品牌出海「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不同规模阶段,侧重点各有不同,能否成功进入新市场更多依赖「择时」,但站稳脚跟、实现长效发展则更多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辅以能否科学合理的利用「地利」。商业模式水土不服、既有品牌强势、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高准入门槛等痛点不容忽视,找对方式进行本土化改良,找准自身定位,做好供应链/数字化/运营效率迭代等底层能力建设是应对之法。
投资建议
国内存量竞争加剧,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全球化是成长增量,也是破局之路,新一轮中国餐饮产业出海潮有望来袭。我们认为,具备下述要素在海外或更具优势:1)独有的中国文化辨识度和话题性;2)成熟的高标准化模式和跨国经营能力;3)具备快速建设供应链系统压降成本的能力。基于以上优势,我们看好立足两大出海模式——服务型搭载文化出海与功能性搭载技术出海的龙头标的,推荐特海国际、颐海国际、九毛九、海伦司。
风险提示:跨国经营政策法规风险;原料和人工成本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