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事件点评:构建发展新模式 强化因城施策
核心要点:
“防风险”总基调不变,相关政策落实将进一步加快7 月18 日,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该表述与今年4.30 政治局会议(提到“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及去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三中全会更加强调“防风险”举措的落实,因此未来有望看到更多房地产供应端和需求端的政策出台,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行业发展模式将发生转变7 月21 日公布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的住房制度将以“商品房+保障房”的双轨制为核心,用以满足不同类型居民的住房需求,而保障房主要是满足工薪群体的刚性需求。为增加保障房的供应,现有政策已经从土地供应和资金来源提供了较大支持。
例如,5.17 会议提出支持地方国企收储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房,央行也为此提供了3000 亿元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同时,自然资源部表示按照“以需定购”原则,支持地方以合理价格收回闲置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因此,我们预计未来还将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通过去库存的方式增加保障房供应。
关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韩文秀在三中全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消除过去“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模式弊端,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在行业周期波动变小的趋势下,旧的开发模式将发生转变,行业竞争格局将持续优化,房企的产品力显得更为重要,供应高品质住房也能够提振居民购房信心。
加强各城市调控自主权,税收和预售制度改革是长期方向《决定》提出要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我们认为,各城市调控的自主权得到强化,未来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限购政策放松空间被进一步打开。同时,取消普宅标准将降低购房者交易成本(如契税、个税、增值税),有助于激活一二手房置换需求。
另一方面,《决定》还提到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我们认为未来融资和预售制度将更加匹配,但不会在短期内取消预售制度;同时,房地产税收制度并不特指房地产税,而是要使房地产相关的一系列税收制度更加完善。
投资建议
三中全会为房地产行业的中长期发展模式和制度改革确立方向,未来我国将形成“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并且行业相关配套制度将更加完善。同时,旧的高周转模式将发生转变,房企竞争力将更加聚焦于产品力。短期来看,目前“去库存”政策仍在加快落实,特别是三中全会提到要赋予地方调控自主权,预计接下来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还将进一步放松限购、限贷等政策,助力市场需求复苏。当前阶段建议关注融资渠道畅通、拿地能力强、土储布局在核心城市的头部优质房企,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去库存相关政策落地和执行不及预期;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居民收入和信心恢复较慢,进而影响房地产销售复苏节奏;房企信用风险暴露增加。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