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稳增长加码信号明确 提振消费成重点 市场有望震荡筑底企稳
事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7 月30 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点评:
1、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研判,指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从数据来看,上半年,虽然经济增速达到5%的全年预期目标,但二季度GDP增长放缓至4.7%,低于市场预期,较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三产业的拖累,除受金融业核算方式变化带来的技术性因素影响外,也反映出居民部门有效需求不足。对此,会议也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当前,国内经济“外强内弱、供强需弱”的结构依旧突出:一方面,6月出口继续回升、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制造业投资维持高位,外需带动下生产端维持韧性;另一方面,6月社零增速探底,社融信贷、通胀数据仍弱,需求侧依然低迷,国内经济复苏之路仍有曲折,下半年政策加码的必要性趋增。往后看,近期的三中全会和政治局会议接连强调“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7-8月也正值年中稳增长窗口,我们认为,未来稳增长举措仍有望进一步加码。
随着经济的渐进企稳,将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2、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宏观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我们认为,二季度GDP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三产业的拖累,除受金融业核算方式变化带来的技术性因素影响外,也反映出居民部门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在高层会议接连定调“要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后,三季度可能是新的稳增长政策加码的窗口期。而考虑到当前产需错配、以工代赈项目不足的情况,后续政策导向可能更多从关注企业端转向关注居民端,提振消费将成为政策重点和主要抓手。通过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经济新动能,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
宏观政策方面,本次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其中,会议在财政政策方面指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在货币政策方面,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7月以来,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升温,美元边际走弱,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的压力,也给中国货币政策更多的操作空间,近期央行降息政策超预期加码,也展现了货币政策呵护经济回升的决心。此外,中央财政扩张与特别国债用途拓展至设备更新、以旧换新等内需侧,政策节奏明显超市场预期,扩内需政策有望成为下半年政策主线。
3、对市场影响:政治局释放稳增长信号,有利于市场做多信心的重塑,大盘有望震荡筑底企稳
总的来看,在二季度GDP不及市场预期,经济结构性问题依旧突出的背景下,本次政治局会议整体延续三中全会的定调,继续强调“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定发展信心,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此外,会议政策定调偏积极,为多个经济领域明确政策方向,旨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入挖掘内需潜力,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以及“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等表述,将积极维稳市场信心。
从A股市场来看,7月大盘指数震荡走低,沪指跌破2900点,市场交投活跃度依旧偏弱,资产价格或已充分反馈过于悲观的预期。当前经济增长恢复基础仍待夯实,下半年需要达成全年预定增长目标的背景下,近期货币及财政政策思路均开始出现积极调整,未来稳增长举措仍有望进一步加码。此外,前期三中全会明确中长期改革方向,叠加8月中报季风险释放及资本市场改革有序落地,或助力投资者信心逐步修复,大盘有望震荡筑底企稳。板块上建议关注金融、电子、公用事业、电力设备、家电和汽车等板块。
风险提示
海外经济超预期下滑,以及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恶化,导致外需回落,国内出口承压;海外信用收缩引发风险事件,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冲击,干扰利率和汇率走势;行业监管趋严风险、市场大幅波动等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