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理财半年报概览:规模上升、低波弱化

张继强/仇文竹/吴宇航 2024-07-31 20:30:45
机构研报 2024-07-31 20:30:45 阅读

  核心观点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 年上)》,我们分析如下:

      1、从理财市场规模来看,2024 年6 月理财存续规模28.52 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43%,同比增加12.55%。

      今年以来理财规模增长较快,主要原因:一是4 月禁止手工补息导致存款搬家、流向理财;二是债牛之下固收类理财产品业绩表现较好,吸引资金进入。根据普益标准的最新数据来看,截至7 月28 日理财存续规模约29.6 万亿,再度接近30 万亿关口,距巅峰时期22 年9 月的30.9 万亿差距进一步缩小。不过,三季度后理财规模增速略有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历史经验来看,每当理财规模接近30 万亿,监管对理财的关注度会提升。近期各地监管局加强了对理财的监管。21 世纪经济报道6 月14 日某地金融监管局向辖内信托公司下发通知,对信托公司配合理财公司使用平滑机制调节产品收益,配合理财公司在不同理财产品间交易风险资产,为现金管理类理财违规投资低评级债券、违规嵌套投资存款提供通道,配合理财产品不当使用估值方法等问题进行排查;7 月,华北地区有金融监管部门通知部分信托公司,禁止信托公司在与银行理财合作的过程中提供“收盘价估值”服务,等等。上述监管对理财低波模式偏不利,但具体执行以及影响还需观察。

      总之对于理财,近两年的情况是,利率越下行→存款利率越需要下降→理财过往业绩越好,吸引力强→规模进一步扩张。不过向后看,伴随利率下降,理财投资体验可能降低,加之理财低波模式有一定弱化,投资者的接受度、以及理财规模是否继续增长值得观察。

      2、理财公司规模占比持续提升,城农商行资管部理财规模小幅上涨。截至2024 年年中,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4.33 万亿元,存续规模占比已达85.3%,较2023 年年末提升1.5pcts。城商行与农村金融机构资管部门理财规模共计3.19 万亿,较2023 年末的3.17 万亿有所上升。

      按照监管要求,未成立理财公司的银行理财业务2026 年底之前应逐步清退,因此理财规模向理财公司转移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城农商行资管部理财规模自2021 年以来逐年压降。而今年上半年城农商行理财规模上升或与手工补息禁止后的存款搬家行为有关,仅短期影响、非中期趋势。

      3、从理财产品类型结构来看:

      1)分投资性质来看,截至2024 年中,固收类产品存续规模27.63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6.88%,较年初增长0.54pcts。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78 万亿元,占比2.73%,较年初减少0.48pcts。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规模较小,分别为0.07 万亿元和0.04 万亿元。

      2)分运作模式来看,截至2024 年中,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2.8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79.87%,较年初增加0.84pcts;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5.74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20.13%。

      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7.49 万亿元,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32.88%,较年初减少7.44pcts,较去年同期减少2.71pcts。

      3)分投资期限来看,2024 年上半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趋长,加权平均期限在303-392 天之间,与之对比2023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趋短,加权平均期限在288-381 天之间。

      4、从资产配置来看:

      1)现金及银行存款(2023 年26.7%→2024 年6 月25.3%)、债券类(2023 年45.3%→2024 年6 月43.8%)、非标(2023 年6.2%→2024 年6 月5.8%)、权益类(2023 年2.9%→2024 年6 月2.8%)配置占比压降,公募基金(2023年2.1%→2024 年6 月3.6%)占比上升较多。截至2024 年中,理财产品杠杆率107.04%,较去年同期减少2.02pcts。

      现金及银行存款规模占比较年初减少1.4pcts,主要受到4 月禁止手工补息影响。不过若考量理财规模的上升,2024年上半年理财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规模较年初增加了600 亿。

      向后看,禁止手工补息的直接冲击正在褪去:

      (1)大行缺负债明显缓解,有几个观察指标:从大行信贷收支表资金来源看,6 月单位存款增长转正;从存单来看,大行存单发行减少、存单收益率回落。

      (2)理财规模增速下降。

      不过禁止手工补息依然存在一些持久影响:

      (1)从金融数据来看,M1 继续负增长,且同比进一步下滑。

      (2)尽管禁止手工补息后理财、保险的相对吸引力上升,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存款作为理财、保险的重要配置资产,未来理财、保险收益下降是大势所趋,持有体验也将弱化。

      2)从债券配置类别来看,理财产品配置信用债占总投资资产的41.13%,占比较年初减少0.99pcts;持有利率债占总投资资产的2.68%,占比较年初减少0.52pcts;持有同业存单占比11.8%,较年初上升0.5pcts。

      5、从理财投资者来看,投资者数量稳步增长。结构来看,个人投资者占主导,占比98.74%,机构投资者占比1.26%。

      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仍以二级(稳健型)为主,占比33.82%,占比下降0.13pcts。其他类型投资者,一级(保守型)、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分别增加0.64pcts、0.19pcts。

      6、从理财收益来看,2024 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80%,较2023 年的2.94%下降。主要因为2022 年底理财赎回潮后,23 年年初信用利差处于高位,全年信用利差大幅压缩,给理财带来较多收益。而2024 年上半年债市机会主要存在于长久期债券,而对于偏好短久期的理财而言,整体获利较小。

      7、从理财子成立情况来看,2024 年上半年没有新的理财子获批成立。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放松超预期,金融监管政策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