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点评:一致预期加强 看好8-10年
投资要点:
超预期降息推动本周8-10Y 期限成热门,期限利差压缩明显。二季度5 年、7 年在长债担忧下走出了一波较好行情,但伴随央行本周两次超预期降息(omo10BP,MLF20BP),本周除周一短端降息带动中短债快速下行外,周二至周五7 年期以上期限表现更佳,10-7Y 利差快速压缩,截至7 月26 日较本周高点压缩3.8BP,我们在本周一报告《曲线锁长降短,利率向下突破》中也已提示10Y 期国债性价比凸显。
目前市场主要推动力量主要在非银,这与上半年的“小行买债”行情有一定区别。
长债买盘中以非银为主,其中基金和其他产品类占比明显提升,这与上半年农商行持续买长债带来的长端利率下行有所不同,当然目前非银的资金也可能有一部分来源于农商行的委外资金。
从规模和久期两个维度观察非银情绪:1)规模上,基金买长债力度创新高。基金本周增持现券2019 亿元,周度净买入规模仅次于今年4 月中下旬,而从7Y 以上债券来看,增持力度已达21 年以来新高。其他产品类通常为券商资管、年金、养老金、社保等,本周买债规模也明显提升,其中利率债以7-10Y 期限为主。超长债成交量的提升也带动超长债换手率快速走高,截至7 月26 日已位于2017 年以来99.4%分位数。2)久期上,基金、其他产品加久期,基金久期升至年内最高点。
久期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本周基金久期大幅上行,7 月26 日加权平均净买入久期升至11.20 年,位于21 年以来99.7%分位数,也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其他产品是本周第二大买盘,久期同样抬升明显,位于21 年以来87.50%分位数。
但市场部分投资者对后续央行卖债仍有担忧,我们认为央行卖债行为可能在数据上会体现在大行净卖出。那么大行近期是否卖出超长债?有,但量级还不足以扰动市场。我们观察今年新发的三只特别国债和活跃30 年的买卖情况,可以发现,三只特别国债在7 月以来均能看到大行卖出的情况,尤其是24 特别国债02 出现单周成交量的大幅波动,但230023 并未看到明显净卖出。我们认为可能原因在于大行持有的活跃超长债规模较少,因此选择新发行的特别国债可能是较好的方式。
但也能看到大行卖出后,超长债也均有稳定买盘,比如基金、保险,其中保险稳定买入50 年期,因此大行卖债若无超预期规模,也难对市场造成明显扰动。
超预期降息后,尚未完全兑现的一致预期强化,长端或迎来补涨。随着近期基本面数据的走弱,机构对于利率下行的预期相对一致,但央行“喊话”又不断提高市场的谨慎度,所以长端下行克制。本周超预期降息后,长端赔率打开,市场的一致预期得到大幅强化,原先长端尚未兑现的涨幅可能会在后续逐步兑现。在经历了一季度的走平与二季度的走陡后,三季度或再度迎来做平曲线行情。从机构的期限选择来看也趋于一致且长债增持幅度创新高。
8-10 年期、新券性价比更高。投资组合上我们建议拉长久期,目前8-10 年期国债、国开的性价比均较好。此外近期10 年期国开、国债的新老券利差也不断压缩至较低水平,截至7 月26 日,240205-240210 利差在0.15BP,240004-240011在0.15BP,其中国开活跃券已切换,国债活跃券尚未切换,后续新券流动性溢价或不断提升,新券具有足够的性价比。
风险提示:央行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理财大规模回表引发市场波动、机构行为大幅趋同形成正反馈。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