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系列观察6: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杨林/杨蒙/魏宗 2024-08-01 09:30:44
机构研报 2024-08-01 09:30:44 阅读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科技金融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到,“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部分提到“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便利性。”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部分提到“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

      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部署重点工作。7 月29 日,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分别召开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年中工作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

      金融监管总局将扎实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强化有效投资的融资保障,支持传统企业数智改造、绿色改造,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放,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中国证监会会议强调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到了向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的阶段,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问题,以改革促稳定、促发展、强监管、强队伍。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完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募投管退”支持政策,提升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更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完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用好债券、期货、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工具,稳妥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从二十届三中全会到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的会议精神来看,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将加快破除科技金融发展可能存在的障碍问题,更好赋能科技创新与科创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落地不及预期;科技金融生态发展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