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周报:上海发布创新药全链条支持政策 中药创新值得持续关注

许雯 2024-08-01 14:00:50
机构研报 2024-08-01 14:00:50 阅读

核心要点:

    市场表现:上周中药Ⅱ下跌4.79%,医药子板块普跌,中药表现相对靠后上周(2024.07.22-2024.07.26)医药生物报收6469.65 点,下跌4.02%;中药Ⅱ报收5983.03 点,下跌4.79%;化学制药报收8853.64 点,下跌3.71%;生物制品报收5612.19 点,下跌6.08%;医药商业报收4510.67 点,下跌2.48%;医疗器械报收5774.11 点,下跌3.84%;医疗服务报收4011.64 点,下跌2.29%。医药二级子板块呈现出普跌,医疗服务跌幅最小,生物制品跌幅最大,中药表现相对靠后。自2024 年以来,医药生物板块整体累计下跌23.26%,其中,中药板块累计下跌15.44%,累计跌幅最小。

    从公司表现来看,表现居前的公司有:*ST 吉药、吉林敖东、*ST 龙津、华神科技、天士力;表现靠后的公司有:长药控股、东阿阿胶、羚锐制药、太极集团、昆药集团。

    估值:上周中药板块PE(ttm)为24.09X,PB(lf)为2.13X上周中药PE(ttm)为24.09X,环比下降1.2X,近一年PE 最大值为30.00X,最小值为21.67X。PB(lf)为2.13X,环比下降0.11X,近一年PB 最大值为2.73X,最小值为2.12X。PE 处于近十年以来19.83%分位数,PB 处于近十年以来2.59%分位数。中药板块相对沪深300 估值溢价率为106.96%。

    上游中药材:受天气影响,供给端收缩,价格指数小幅上涨上周中药材价格总指数为259.22 点,周价格定基总指数较上一周上涨0.3%。从中药材十二大类来看,呈现出10 涨1 跌1 平的态势,其中,植物花类药材价格指数涨幅居首。近期中药材市场因暴雨、洪涝等天气因素影响采收及物流,供给端收缩,价格总体上涨,由于天气情况近期仍不稳定,预计后期中药材价格指数或继续小幅走高。

    上海发布《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利好创新药7 月30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包括八大部分、37 条,2024 年8 月1 日起实施。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政策围绕“研发+临床+注册审评+应用+产业化”全链条的关键环节形成全链条支持。支持范围为在上海市内登记注册的,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科研仪器等领域研发、生产、专业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与上海市其他同类政策有重复的,按照“从优、就高、不重复”的原则予以支持。对由上海市注册申请人开展临床试验并实现产出的1 类新药,每个单位每年累计支持金额最高达1 亿元。在国家医保药品和“新优药械”产品更新发布1 个月内,上海市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和医院特色,将相应创新药械以“应配尽配”原则配备使用。

    继北京、广州、珠海三地发布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之后,上海出台《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缩短临床试验启动时间,并在医保及支付上给予支持,创新药再迎政策利好。

    预计未来有更多的地方配套政策出台,对创新药形成全链条支持。对中药行业 而言,政策鼓励下,中药行业新药研发热情持续高涨。中药创新在研发技术上,更注重“中医理论+中药现代化研究”相结合;在治疗效果上,更注重临床需求的同时,采用“人用经验+临床试验数据”相结合;在适应症上,除了集中于传统优势病种之外,不断积极拓展适应症。中药创新药的研发,既体现了传承又体现了创新,既注重挖掘中医药原创理论,又注重发现生命科学的新规律以及新技术,提出新的疾病诊治方案,实现守正创新。中药创新药也有望在政策支持下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投资建议:聚力向“新”、提质增效,关注三大主线创新与传承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与重点,传承创新、转化赋能成为引领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以中药创新药为创新代表的“药”创新和以品牌中药为传承代表的“药”焕新,推动中药行业聚力向“新”,实现“创新+质优”。

    此外,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推进,中药行业有望受益于国企改革,实现提质增效。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主线一:“药”创新,关注中药创新药。在政策与临床需求双驱动之下,中药创新再度加速,新药上市节奏加快且1 类新药占比明显提升。研发创新是核心,进入医保基药目录是放量的重要条件,而下半年基药目录调整是大概率事件,或成为行业催化因素。建议关注:(1)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在研产品丰富且研发进展较快、中医理论与临床结合较好(尤其是能通过循证医学改写临床诊治指南)、布局大品类有独家品种的企业;(2)2023 版医保目录新增品种和解禁品种及相关企业;(3)“医保+非基药”品种及相关企业。

    主线二:“药”焕新,关注品牌中药。配方优势、原材料优势、品牌优势共同构筑了品牌中药的高竞争壁垒。市场及模式创新,打通了“防+治+养”全产业链,进一步凸显品牌中药消费属性。治已病、治未病、康养保健的全程覆盖,叠加银发经济的利好,体现出品牌中药“治疗+消费”属性,增加了中药消费需求的层次性,拓展了市场增量。建议关注:(1)拥有配方优势、原材料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产品力强的品牌中药;(2)通过市场及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新业态模式、拓展产业链、拓宽市场领域的品牌中药。

    主线三:国企改革,关注提质增效的国有控股企业。中药行业的央企国资控股、省属国资控股以及其他国有控股比例均高于行业水平,中药行业在医药子行业中受益于国企改革的程度明显较高,有望通过国企改革实现提质增效。

    风险提示

    (1)包括行业集采等在内的政策趋严,导致中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2)上市公司在研产品进展低于市场预期;

    (3)医保和基药目录中中药占比提升低于市场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