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创新药系列研究一:ADC药物-创新驱动发展 行业高景气正持续
ADC 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空间有望达数百亿ADC 药物结合了抗体的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药物的强效杀伤作用,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尤其在实体瘤治疗领域拥有较大优势。Frost & Sullivan 预计2030 年全球ADC 市场规模有望达647亿美元,国内市场也有望达662 亿元。我们认为,国内ADC 药物领域也有望诞生出多个销售金额达数十亿元的品种,无论是Biopharma 还是Biotech 均有较多公司重点布局,建议积极关注临床进展顺利且有出海前景的医药公司。
工艺优化、联合用药、双抗ADC 驱动行业创新发展从技术发展历程看,ADC 药物自20 世纪初开始,至今已发展到第四代,工艺上追求高活性荷载的策略,强调了有效荷载的选择性和精确性,目前ADC 药物研发进入到百花齐放阶段。根据Insight 数据,国产ADC 新药研发共519 项,占全球的43.8%,中国医药公司已经成为全球ADC 研发的核心参与者。进入临床的国产ADC 共155 项,占全球的41.1%。特别是在HER2、Nectin-4、CLDN18.2、B7-H3 等靶点上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部分药物已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得认可,联合用药、双抗ADC 成果显著,显示出国产创新药企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商业化强、产品丰富、拥有重磅大单品厂家优势显现国际方面,2023 年,罗氏的产品Kadcyla 和Polivy 总计销售额为31.33 亿美元,占据总市场的比例约为30.72%,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合作开发的Enhertu 成为2023 年ADC 领域销售冠军,并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Seagen 作为ADC 领域的老玩家,2023 年4 月被辉瑞以43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其ADC 产品销售额在2023 年也有不错的表现。对罗氏、第一三共、阿斯利康和Seagen 在ADC 药物领域布局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全球头部跨国医药公司,在商业化、自研产品丰富度、重磅大单品等方面各具优势。国内企业,荣昌生物获批首个国产ADC 药物,占据先发优势,布局cMET、间皮素、Claudin18.2 等多个新兴靶点;科伦博泰核心产品SKB264 取得新突破,有望进军国际;乐普生物IO+ADC 联用疗法,充分发挥管线协同作用;百利天恒建立了SEBA 双抗平台和HIRE-ADC 技术平台,拥有首创的EGFR x HER3 双抗ADC 和3 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四特异性抗体。国内厂家大力研发同时积极进行BD,行业高景气有望持续。
受益标的
荣昌生物、科伦博泰、乐普生物、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利天恒、百奥泰、迈威生物。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