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状与日本经验:低利率时代 银行如何配债?

郑子勋/藏多 2024-08-02 10:30:50
机构研报 2024-08-02 10:30:50 阅读

  我国银行业当前配债行为如何?

      随着债市逐渐进入低利率时代,各类银行的配置盘占比也普遍趋于下降。

      因此,长期视角来看,债市交易者的策略趋同程度或加剧,从而放大行情波动幅度。

      用“总资金来源-各项贷款”衡量银行在完成信贷投放后的剩余可用资金,显示大行剩余可用资金充足,在政府债供给上量时期可以有较大的承接潜力。

      农商行正逐渐适应低利率时代,抓住利率回升和震荡时期加大投资力度、拉长持仓久期,在利率下探时及时缩短久期,对央行的政策指导也有较好回应。此外,在资金配置需求下,农商行对中短债一直有较强的购入意愿。

      低利率时代,日本商业银行业如何配债?

      研究表明,从商业银行整体的资产结构来看,债券投资占比与利率中枢长期下行之间或没有必然联系。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要考虑到监管指标、货币政策、贷款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以日本为例分阶段具体回顾,1)阶段一(1991-1997 年),宽松监管环境下面临危机的放手一搏,商业银行业资产结构保持稳定。证券投资结构中,股票占比上升而公司债券占比下降,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占比基本保持稳定。

      2)阶段二(1997-2013 年),商业银行风险处置阶段的稳健化配置+经济需求不足时贷款的被动收缩,证券投资相应扩张。证券投资结构中,股票占比下降,国债和外国债券占比上升。3)阶段三(2013 年至今),央行加大国债购入+收益率再下探,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占比下行,现金及存放同业占比大幅上升。证券投资结构中,对外国证券依赖度明显上升,国债占比下降。

      此外,日本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低利率时代的资产配置也呈现差异。中小银行始终以信贷为主业,转型程度更低。

      总结而言,1)日本低利率时期,伴随着实体融资需求的不足,大型银行寻求资产结构转型,持续降低贷款占比;业务深耕当地的区域银行则仍以信贷为主业,贷款占比保持稳定。2)证券投资占比没有必然的变动方向,要综合考虑可配证券的数量、收益与风险。在投资能力与性价比不足时,现金及存放同业也有转为上行的可能。3)一味拉长久期终将面临利率风险和期限利差被抹平的问题,转向外国证券寻求收益是银行的普遍选择,也是长期的转型方向。对此,大型银行具有明显优势,区域银行则更为缓慢曲折。在可配置的国债不足后,区域银行更多依赖于地方政府债和公司债。

      风险提示:日本历史复盘不全面、数据统计存在遗漏或偏差、对政策理解不到位。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