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成长投资系列五:新质生产力之“传统行业提效率”

方奕/张逸飞 2024-08-03 10:00:41
机构研报 2024-08-03 10:00:41 阅读

  本报告导读:

      新质生产力并不等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设备更新提效是重要政策抓手,投资关注自主更新、央企主导以及标准提升三大线索。

      投资要点:

      新质生产力并 不等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新”在于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就是落后生产力。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占比超过80%,其转型升级是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从海外经验来看,日、德等发达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均重视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在加快过剩老旧产能出清的同时,对于传统产能进行节能化、效率化改造。

      2010 年以来,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和发达国家前沿水平相比差距缩小的程度相对有限,制造业的产能扩张也未能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明显增长。因此,只有走深度转型升级之路,靠技术创新、要素创新等,催生出传统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才能重塑竞争新优势。

      设备更新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传统行业提效率的重要抓手。2024 年3 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设备更新覆盖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七大领域,目标在于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通过加大财税支持、完善能耗标准等对设备更新提供保障,是推动传统行业提效的重要举措。结合《行动方案》中到27 年七大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3 年增长25%的目标(年化增速约5.7%),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行业设备工器具投资额进行测算,预计未来四年大规模设备更新有望推动年均3000 亿元的投资增量。

      历次设备更新回顾:“以扩内需之名,行调结构之实”。回顾历史,近二十余年来我国共经历了三轮较大规模的设备更新:1)1999-2002: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内产能过剩,建设国债支持技改;2)2009-2011: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四万亿”扩内需,贷款贴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3)2015-2018:传统产业供给侧改革,高端制造智能化改造。从政策目标来看,设备更新改造是国内需求下行、行业产能过剩期,提振投资扩内需、优化供给结构的重要政策抓手。从政策效果上来看,设备更新增加优质产能供给,同时严控新增落后产能,对促进产能利用率回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但囿于规模较小,设备更新对整体投资的拉动相对有限,微观主体大规模设备投资意愿的恢复仍需下游需求与利润预期的系统性改善,而这依赖于经济动能的恢复、强劲的需求政策或产业趋势的爆发。本轮设备更新以结构性政策支持为主,且下游需求支撑偏弱,预计对总量投资的拉动相对有限,更多关注结构性产能扩张的投资机会。

      投资方向:关注自主更新、央企主导以及标准提升三大线索。1)自主更新:《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明确“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因此具有自主更新意愿与能力的行业将最先受益。结合行业产能利用率、固定资产折旧率以及盈利能力,建议关注:农用机械/工控设备/民爆制品/船舶/航空装备等;2)央企主导:国资委表示“未来5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 万亿元”,后续央企有望成为推动新一轮设备更新主力,关注央企占比高且设备更新需求较大的油服设备/通信设备/电网设备/轨交设备等;3)标准提升:标准提升倒逼设备更新,关注工业锅炉/节能电机/燃气重卡等。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节奏不及预期、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