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低空经济专题之三:通感网络的解决方案
1、低空经济通信基础:通感一体化8 月2 日深圳召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圳将着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通感一体化建设,加快部署低空通感5G-A 试验基站,实现低空通信、监视全覆盖。
本次大会上,运营商就低空经济通感网络发布最新进展。
中国移动根据同感能力、效率平衡、网络质量的三角均衡理念提出了点簇网多维协同系统设计方法(SCN),基于4.9GHz 频率开展技术攻关,5G-A 阶段以单站 “A 发A收”感知模式为主,以点协同为核心;面向6G 演进,中国移动持续攻关SCN 点族网多维协同“A 发多收”模式,以族协同为核心,赋能更高精度、更强的感知网络能力。
中国电信的低空覆盖方案中,计划通过3.5G+2.1G 的基站利旧完成低空覆盖,感知计划采用毫米波解决。
2、 相关投资逻辑及标的:
我们认为,目前感知网络的产业链及建设进度还未明确,且覆盖成本还需要通信覆盖来率先补贴,相关产业链具备较好的发展机遇。
1)5G-A 通感一体化带来通信天线及毫米波产业链应用延伸,受益标的包括:中兴通讯、通宇通信、灿勤科技等。
2)低空经济的发展带来无线通信技术空间上的延伸带动短波超短波、无线中继组网等产业链,受益标的包括:海格通信、烽火电子、七一二、海能达等。
3)卫星通信作为低空飞行器重要的补充通信方式,随着国内低轨卫星的发射组网逐渐成熟,低空经济有望成为低轨卫星通信的重要落地应用场景,受益标的包括:海格通信、上海瀚迅、铖昌科技等。
4)异构多传感器提供多维度环境信息,保障飞行安全:低空飞信器的感知域主要由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惯性测量单元(IMU)等模块组成,相关产业链与智能驾驶产业链高度重合,受益标的包括:北斗产业链:华测导航、海格通信等,IMU 产业链:华依科技、芯动联科、理工导航等,激光雷达产业链:炬光科技等。
3、风险提示
5G-A 应用推动不及预期;相关技术标准落地不及预期;低空飞行器相关法律法规落地滞后。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