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简评报告:TLAC债券陆续发行 金融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核心观点
为满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要求,今年以来国有行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进入高峰期。TLAC 非资本债券属于补充TLAC 的专属工具,不计入银行自身资本,且偿付顺序还在二永债之前。TLAC债券大大增强了银行吸收损失的能力,进一步夯实了金融稳定性。
此外,TLAC 债券减记风险较低,是较好的投资品种,从目前发行情况来看,市场对TLAC 的认购热情较高,TLAC 非资本债券到期收益率基本与二级资本债一致,略高于商业银行普通债。预计后续一段时间内,TLAC 非资本债券将一定程度上替代普通金融债,作为国有大行用于TLAC 达标的主要负债管理工具。
简评:
五大行均进入G-SIBs 名单,国内商业银行在全球金融系统内重要性持续提升。我国银行业已有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国有银行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对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而言,TLAC 资产风险加权比例需要在2025 年、2028 年分别达到16%、18%。交行2027 年达到16%的第一阶段标准即可。
预计五大行距离第一阶段(资本充足率20%)达标的TLAC 缺口约为1.3 万亿。为保证按期达标,2024 年进入TLAC 债券发行高峰期。TLAC 非资本债券属于补充TLAC 的专属工具,不计入银行自身资本。为满足第一阶段达标要求,五大国有行在2024 年开启TLAC 非资本债券的发行具备一定必要性。随着监管支持力度加大,2024 年进入TLAC 债券发行高峰期。从已披露公告来看,24 年五大行合计发行TLAC 债券不超过4400 亿元。
TLAC 债券为银行吸收损失的能力提供“双重保险”,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发行TLAC 非资本债券大大增强了银行吸收损失的能力,进一步夯实了金融稳定性,符合监管严控金融风险、防治系统性风险的政策方针。从发行主体方面,近年来五大国有行关键指标保持持续稳健,风险抵御能力不断提升,利润释放十分稳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复苏,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也得到充分缓解,后续银行业出现重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极低。
TLAC 债券减记风险低,是较好的投资品种,预计将一定程度替代普通金融债。目前工行、中行已分别发行500 亿、300 亿元的TLAC 债券,且两家的TLAC 债券首次发行均行使了超额增发权,反映出市场认购热情较高。利率水平上看,TLAC 债券到期收益率基本与二级资本债一致,略高于商业银行普通债。预计后续一段时间内,TLAC 债券在投资属性上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普通金融债。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