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股息到高端制造

吴信坤 2024-08-05 16:31:26
机构研报 2024-08-05 16:31:26 阅读

  21/02以来高股息策略持续占优,相对万得全A(价格指数)超额收益达50个百分点,背后源自盈利、估值先后驱动。

      21-22年高股息上涨主要由盈利贡献,源自资源品供给受限带来的盈利回升。23年来估值的贡献更明显,这受益于市场弱势及中特估的政策支持。

      21年以来高股息行情持续时间较长,超额收益明显。未来随着基本面修复,叠加资金面积极变化,或需重视白马股。

      中证A50和茅指数可作为白马代表,估值回到19年以来的低位。

      政策托底之下,基本面拐点有望得以确认,预计24年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接近5%。借鉴历史,白马板块在A股盈利上行周期内业绩表现更优。

      自1/19低点以来外资的最大净流入规模超1200亿元。三、四季度美联储有望开启降息周期,有利于外资风险偏好提升,进而回流A股市场。

      稳定型外资是陆股通的主要构成部分,从行业持仓看,外资更偏好白马类公司。

      高端制造在茅指数中市值占比超40%,在白马板块中有望先行。

      16年内需支撑消费医药表现较好,本轮外需支撑下出口导向的高端制造弹性更大。

      在中国经济波折前进过程中,出口一直保持较强的增长趋势。剔除汇率因素影响后,2023年全年中国出口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0.6%,24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金额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3.6%,相应的是我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持续提升。

      产业基础方面,中国具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目前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1年我国在制造业细分行业中增加值位于全球前10份额的行业数量多达14个,且份额均值为30.5%,均位列世界第一。

      人力资本方面,我国工程师红利正在取代人口红利。教育部预计2024年我国STEM专业毕业生数将超过700万。同时,根据软科2023年排名,在排名的23个工学领域学科中,我国内地高校在其中15个学科排名第一,而工科教育水平是工程师人才培育的基础,我国的工程师红利将得以不断强化。

      新兴国家对中高端制造的进口需求旺盛。以东南亚和中东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据重要地位。从人均GDP看,新兴国家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消费升级阶段,对于中高端制造业进口的需求较高。

      新兴国家中高端制造进口中我国占较高份额。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在中高端制造领域更是越来越依赖从中国进口,2022年印尼(中高端制造进口中中国占比为47%,下同)、埃及(45%)、阿联酋(40%)等国家中高端制造进口中中国份额已超40%。

      2023年“新三样”出口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4%,显著高于整体出口增速。

      我国其他高端制造产品出口依然保持强势,24年1-6月我国出口集成电路、船舶、汽车、家电、通用机械设备的增速贡献最大,可见高端制造仍然是出口主力。

      从工业增加值看,今年前6个月高端制造产值增长速度更快,例如汽车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9.8%,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为13.3%,显著高于整体。

      从工业企业利润看,今年前6个月高端制造复苏速度更为可观,比如汽车制造业同比增10.7%,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的利润同比增24.0%。

      从上市公司角度看,汽车、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电子等高端制造相关上市公司盈利同样维持较高景气。

      从估值角度看,目前军工、电力设备、家电、机械设备行业估值分位数均偏低。

      从持仓角度看,机械设备持仓中等偏低,超配比例处于14年以来36%分位。

      当前AI手机、AIPC等新产品正重构消费电子市场,23Q4/24Q1/24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速均已转正;根据Canalys,预计24年AIPC市场份额达到18%,24-28年CARG为44%。

      AI浪潮带动半导体周期回升,半导体行业景气向上。根据海通行业分析师的预测,24年电子行业归母净利增速将达15%。

      政策支持下,数字基建建设或将提速。根据中国通基产研院,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规模复合增速将达到25%。

      本轮行情开启的背景是市场调整已显著、估值低,推动行情向上的动力是政策利好下情绪面和资金面改善。

      宽基指数自5月以来进入休整,结构上4月后赚钱效应就已分化。

      历史上底部第一波上涨行情走完,往往会发生进二退一的回撤。

      资金面:A股长线稳定型外资仍有较大流入空间,海外环境改善或推动外资回流。

      基本面:430政治局会议以来地产政策加速落地,地产数据已出现改善。

      往后看,政策发力下我们预计24年国内实际GDP同比增速有望达5%-5.5%左右,24年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接近5%。

    ? 在基本面和资金面双双改善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下半年A股指数中枢相较上半年有望进一步抬升。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