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2024年8月A股投资策略

机构研报 2024-08-06 09:00:58 阅读 292

  一、新宏观模型的思考:政策布局与新宏观模型相匹配,也强化了市场对新宏观模型的认知。部分市场投资者更期待短期行之有效地刺激经济,直截了当化解风险。而政策制定需要统筹全局,立足长远。这种不匹配,是市场弱势的重要背景。

      新经济模型的思考:曾经的全球分工秩序被打破,全球两个经济循环格局形成。美国主导的经济循环,高通胀+ 高就业+ 高经济活跃度,呈现出菲利普斯曲线上“高举高打”的均衡。这种情况下美国本土制造业会有一定发展,但在高定价+ 高成本下发展的制造业,建立真正意义的国际竞争力,还需要时间。中国主导的经济循环,强供给既有趋势项影响(贸易保护),也有周期性影响(21-22年资本开支高峰,在24年是供给转化的高峰)。强供给压制价格,内循环偏弱,且政策拉动效果受限。经济模式转型大势所趋,兜底旧模型风险仍任重而道远;但外循环竞争却无往不利。贸易保护政策下的腾挪空间,会被中国企业充分把握;贸易政策中性的区域,中国出口/出海企业会体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这种经济背景下,管理层对应的政策导向:单独刺激内循环缺乏有力的抓手,刺激消费的政策财政乘数不足,而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都有防风险压力。所以,内循环政策,应对和防范风险为主,向上刺激弹性受限。同时要避免为了处置存量风险,而产生新的风险。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但也要防范市场失灵,也要“管得住”。这种情况下,内循环改善要以外循环企稳为前提。而外循环方面,除了中国企业出海,还有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为出海提供保障。

      在我们看来,三中全会和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布局,与当前的经济背景相匹配。且连续的政策布局,也使得市场强化了对新经济模型的认知。

      政策布局全面深入,但对市场提振作用可能有限。部分市场投资者更期待短期行之有效地刺激经济,直截了当化解风险。而政策制定需要统筹全局,立足长远。这种不匹配,是市场弱势的重要背景。

      二、政策面短期的积极变化:财政政策抓执行,货币宽松再加速。但市场对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效果分开评估的思维方式已形成。决定性变化尚未出现,财政抓执行仍需验证效果,货币宽松幅度仍有待明确。

      短期政策面确实有积极变化:全方位强调财政执行力提升,宽货币力度频率也有增强。但也要认识到,市场分析政策导向和经济效果的框架已发生变化。曾经政策制定后,政策效果的推演非常顺畅。但现在市场对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效果分开评估的思维方式已形成。这种思维方式下,我们认为决定性变化尚未出现。财政抓执行切中要害,但还要验证政策执行效果,还要考虑2024年财政政策布局落地后,2025年增量政策布局的情况。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效果有限,核心原因是利率水平仍处于限制性水平之上,所以降息幅度到位,才能够推演后续经济改善。7月政治局会议,确实有积极变化,但财政缺乏新安排,货币政策导向没有明显变化,市场格局难有根本变化。

      三、2024年A股盈利预测下修:我们对2024年全A两非归母净利润同比的预测下修为-2.2%(我们在2024年夏季策略中的预测为-0.5%),24Q1-Q4分别为-7.5%、-1.0%、-1.4%、6.1%。我们维持,非极端情况下,2025年A股盈利好于2024年的判断。

      二季度经济验证偏弱,已弱于我们此前盈利预测应用的宏观假设。我们2024年全A两非归母净利润同比的预测下修为-2.2%(我们在2024年夏季策略中的预测为-0.5%),24Q1-Q4分别为-7.5%、-1.0%、-1.4%、6.1%。2024年需求侧没弹性,供给侧有明确释放压力,A股盈利能力承压的判断不变。2025年供给压力缓和,需求侧可能前低后高,A股有望逐步脱离业绩底部区域。

      四、重申A股开启中期上涨行情的条件:基本面锚定向2025年切换。当前面临三大阻力:1. 货币宽松幅度仍有待明确;2. 财政抓执行仍需验证效果;3. 海外环境不确定性消除尚待时日。

      我们将A股开启中期上涨行情的条件设定为:基本面锚定向2025年有效切换。2025年与2024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024年是上半年基本面有韧性、有亮点,但下半年有回落压力。基本面可预期持续改善的方向较少。而2025年有很多逐季改善,供给释放压力逐季缓和,稳增长政策加码和效果显现也可能逐季改善,一级市场创投热度可能迎来向上拐点;美国贸易保护力度也可能前高后低。这种情况下,2025年自下而上挖掘的景气方向,改善容易外推,短期股价就会有弹性。

      基本面预期向2025年锚定的条件是什么?一般年份,三季报结束市场预期会自然向下一年锚定。但2024年向2025年的过渡可能有所不同,目前2025年的基本面可见度仍偏低,有三个阻碍因素:1. 货币宽松幅度仍有待明确;2. 财政抓执行仍需验证效果;3. 海外环境不确定性消除尚待时日。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明显冲击,但现在还未到验证期。突破了这三个阻碍因素,市场中枢可能明显抬升。

      7月问卷调查反映出两个预期特征:1. 投资者对国内、海外宏观环境的展望不确定,但对四季度市场行情普遍表示乐观。2. 投资者长期对科技成长基本面改善有信心,但短期会更多考虑性价比和拥挤度等因素。

      大势研判观点:维持三季度震荡市的判断,当基本面预期向2025年切换,指数中枢可能逐步抬升。三大阻力犹在,指数中枢抬升,耐心等待阻力逐步消除。

      五、特朗普交易(定义:市场基于目前特朗普胜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较高,据此推演后续经济、基本面变化采取的交易)四阶段推演:

      1. 执行线索清晰的政策线索先发酵,压降油价是抗通胀的核心抓手。这与降息落地前的衰退交易相叠加。周期普遍调整。2. 降息落地,且大概率是预防式降息。周期可能出现分化。3. 美国大选落地,政策执行有先后之分,先落实抗通胀,同步开启贸易和移民政策流程。

      这个阶段经济预期并不差。4. 贸易和移民政策执行阶段,执行力度大概率前高后低,这个阶段经济波动率上行,不确定性上升。

      四阶段推演特朗普交易进程:1. 特朗普政策主张中,执行线索清晰的政策预期会先发酵。特朗普压降油价的政策完全可以是上一届任期的复制。而压降油价几乎可以认为是抗通胀仅有的抓手,是其他政策落地的前提。特朗普政策预期与短期集中发酵的全球衰退交易,以及9月后OPEC限产松动预期相叠加。形成了周期股快跌后还要阴跌的负面逻辑。2. 此次美联储降息大概率是预防式降息,降息落地后会有基本面改善预期发酵,全球股市反弹,彼时周期股可能出现分化(铜、煤好于油)。3. 美国大选落地,特朗普政策进入布局期,抗通胀政策先行。贸易和移民政策制定流程开启,在政策尚未落地的阶段,会有抢出口和移民涌入,美国经济预期可能并不差、但全球股市面对无法外推的短期改善,风险偏好大概率将承压。4. 特朗普政策会落地,会使得经济增长和通胀波动显著提升。所以在贸易和移民政策执行阶段,经济波动率上行,预期可见度降低。同时政策执行力度大概率是前高后低的。

      特朗普交易的变数,来自于哈里斯的影响力可能被低估。后续关注,哈里斯的竞选团队如何构建;以及大选临近窗口,美国政党政治层面的变数。

      六、短期市场超跌反弹,市场实验指示了短期市场的高性价比区域。短期真实改善和能够看得更长的结构都是轮动的关键环节,而短期这两类投资机会都是稀缺的。短期改善方向,重点关注家电、国防军工;能够看得更长的结构,继续提示,风险偏好企稳可以博弈科创高弹性。

      短期市场出现了脉冲式反弹,这样的市场实验说明,市场短期性价比调整正在趋于充分。这种窗口,市场反映短期真实改善的能力恢复,同时选结构也要勇于看得更长,积极布局长期机会。现阶段,短期真实改善和能够看得更长的结构都是稀缺的。短期改善方向,重点关注家电、国防军工;能够看得更长的结构,主要是25年科创可能迎来一二级市场联动的景气拐点。同时科创也是展望2025年阻力相对小的方向。继续提示,风险偏好企稳,可以博弈科创高弹性。

      七、三分法看高股息:1. 周期高股息调整;2. 银行等静态高股息博弈难度增加;3. 其他稳定分红和提升分红方向调整,股息率提升,中期配置价值提升。两分法看科技:1. 公募已明显加仓的景气科技,三季度阻力可能明显提升。2. 风险偏好企稳,可以博弈科创,这是抢跑2025年阻力相对小的方向。

      三分法看高股息:1. 特朗普交易利空能源价格的预期已经形成,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前,都难有证伪特朗普政策导向的窗口,缺乏打破负面逻辑的契机,我们继续提示周期高股息中期调整磨底。2. 银行等静态高股息有资金支撑,但博弈难度增加。3. 其他高股息资产短期调整。但无风险利率下行+ 分红比例提升/稳定分红方向,中期逻辑并未破坏。此时做中期配置正当时。行业方向上,电力燃气选股可以适当扩散,高速公路,家电和核心白酒都可以在股息率合适的位置做配置。港股高股息配置的优先级仍高于A股。

      两分法看科技:1. 科创是市场风险偏好企稳,股价有弹性的方向。一级市场创投调整,一二级价差2025年可能出现普遍倒挂,2025年新增景气方向,可能迎来一二级市场共振改善。24H2风险偏好稳定的阶段,科创行情可能提前抢跑。2. 继续提示,公募已显著加仓的景气科技(算力、半导体、消费电子),三季度股价中枢能维持,上行趋势难维持,长期股价波动仍将较大。

      风险提示:1)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外需回落超预期;2)海外地缘政治冲突;3)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后续刺激政策不及预期;4)中游景气行业产能释放竞争加剧;5)“特朗普交易”为市场预判推演,但美国大选实际结果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