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外部市场波动点评&联储紧急降息回顾
策略:
外部市场波动点评&联储紧急降息回顾
1、美联储紧急降息的历史回顾-2001
联储的降息通常由FOMC meeting,也就是上市场通称的议息会议上进行决议,FOMCmeeting,一年召开8 次(法律要求至少4 次,但自1981 年后约定俗成每年进行8 次);所以如果要定义联储的紧急降息,实际上是说非FOMC meeting 上进行的降息,也就是所谓的conference call。
以这个标准看2000 年到现在有4 次:
1)2001/1/3:互联网泡沫在这个时间段已经发酵了一段时间,市场经过了一个有力度的回调,但是离见底还很远,美联储执行了一次意外的降息,最终起到的效果是在2001 年的一月,市场有一定的反弹,标普500 反弹了大约6%,纳斯达克反弹了大约10%,但是这个反弹在整个一月份期间持续,但是进入2 月后市场又继续下跌,从结果来看,这只是一个反弹的中继。同时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这个降息周期的开端,联储在1 月末又调降了50bp,但这次收效甚微;
2)2001/9/17:和上面提到互联网泡沫的突发降息是同一年,但这次是因为911 恐怖袭击事件,这个时候美股相较于年初降息完的那个高点又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调整,以纳斯 达克为例,又跌掉了超过40%,所以911 事件后,美股进一步跳空下行后,联储执行了降息,还是50 个Bp,但这次市场完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筑底,从9 月到12 月,纳斯达克反弹了大概35%,不过就像我刚说的,不认为降息是导致这个的唯一因素,因为在9月和1 月之间联储又进行过累计5 次的降息,但是市场没有反弹;2001 年的时候宏观环境,A 股和美股的联动性都和现在有差异,不过作为参考的话,A 股对于年初的突击降息反馈十分贫弱,1 月末到2 月仍然是回调行情,直到2 月末才出现一定的反弹,幅度大概是15%左右,来到01 年下半年,A 股出现连续的回调,上证指数从7 月末到10 月中旬跌掉30%,差不多和美股类似的时间筑底,但是对联储911 后的降息基本没有任何短期的反馈,反而是加速赶底。当时A 股讨论的更多的是国有股减持的问题,互联网泡沫对A 股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2、美联储紧急降息的历史回顾-2008&2020
3)2008/10/8:2008年,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联储采取和2001年1月类似的操作,10月初突击降息50,10月末再降50。此时美股正处在金融危机调整的中后期,但是这两次降息对市场带来的利好刺激非常有限,10月末的降息后指数有个位数级别的反弹,但是随后再次进入下行趋势,乃至包括08年12月的进一步降息都没有完全扭转趋势,直到次年,也就是09年的一季度尾声,美股才完成筑底。
08年美国降息对A股的影响对照现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是沿着昨天晨会和大家分享的路径2,也就是美国打开政策空间后我们的政策也随即出台;那么这个路径大家看到最关键的一点其实是4万亿,我们的货币政策在08年其实整体式保持谨慎的,主要是财政端率先发力打开了市场的预期。4万亿后完成筑底并迎来一轮有力的反弹。
4)2020/3/6: 2020年,主要是疫情,和2001年类似的操作,3月初降一次,3月末降一次;这个阶段的故事大家的记忆都还比较新鲜,我就不重复了;A股和美股都有较为强力的反弹。
那么对于昨天的情况,我也分享个人的看法,其实和昨天的晨会的观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1)宏观冲击的级别,认为目前尚没看到;9/11,金融危机、疫情都是对实体经济层面带来了直接的冲击;如果想要重复金融危机的路径,那么需要系统性地挤兑流动性,形成雨天收伞的局面,这一般需要牵涉到房地产,因为地产是个流动性低,体量大的市场,因此如果出现泡沫修正或者杠杆破裂,那么很难止损;只在金融市场内发生的流动性危机,是比较好解决的,因为金融产品的流动性都比较高;反馈到市场价格上,我们需要看到美元资金利率的飙升,或者更进一步的是信用利差扩大,大型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传言等,鉴于目前没有这样的迹象,而且美股开盘后恐慌很快缓解,因此不认为这是一个大的宏观冲击;当然现在没有不代表未来没有。
实际上我还是昨天的看法,现在谈美国衰退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过度交易;所以从定量的角度来看,不至于对A股引发负面影响,当然如果真有足够力度的宏观冲击,例如烈度高的战争,那么其实政策应该是一个后置的逻辑,对A股首先交易利空;2)在没有宏观冲击的背景下,对A股应该是一个利好,从年初以来我们分析北向大致也是这个框架,就是外盘市场的是否能持续走高;利好的两个路径,昨天也和大家分享了,不重复了。走势方面延续昨天晨会的看法,就是内部能有一些政策的风向转变,看好往3000点左右去有个反弹,但是突破有难度,除非政策大幅转弯;如果没有,那么可能还是沿着2900这个中枢去做震荡。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