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细节:如何实现“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

陈至奕/孙国翔 2024-08-06 12:30:25
机构研报 2024-08-06 12:30:25 阅读

  研究结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部分提出要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什么是“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现有工具与创新方向有哪些?这些问题既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因素,也构成了金融行业进一步做好“五篇大文章”的空间。

      科技保险是最直接的风险分散工具,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实践案例,且以不同形式体现在科研不同环节,包括但不限于:(1)针对中试(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环节的保险:全国首单中试综合保险在今年6 月落地,由人保财险签发,这一金融产品旨在为企业因中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损失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投入、因研发成果存在缺陷需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以及因销售中试产品而产生的产品责任和专利侵权纠纷提供综合风险保障;(2)针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险:旨在为企业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提供保障,减少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损失。早在2015 年财政部、工信部、原保监会就联合开展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该险种也是继农业保险之后,中央财政采取保费补贴方式支持的第二大类保险险种;(3)知识产权保险乃至数据知识产权保险:今年8月深圳首单数据知识产权保险落地,系深圳市前海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与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为前海数据在深圳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登记并取得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的数据投保,这被认为是继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数据知识产权支撑数据资产入表后,深圳在数据知识产权应用方面的又一探索;(4)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责任保险:根据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公布的一份“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责任保险条款”来看,被保险研发成果存在设计缺陷造成意外事故导致第三者的直接财产损失和/或人身伤亡,同时符合其他一系列条件的情况下,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负责赔偿。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列举的一些典型的、针对科技攻关的险种之外,还有相当多其他种类,提供相应产品的保险公司也不断增加,以云南省科技厅2023-2024 年度纳入补贴的险种为例,共有15 类(如项目投资损失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营业中断保险、知识产权运用险)、共计273 款(含各个保险公司)科技保险产品,可见相关机制的供给端已初具规模。

      除此之外,在不同保险机构之间实现风险进一步分散的做法也已经出现。2021 年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满足条件的中国境内财险公司,在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下组建的合作组织)在上海成立,目标是提供高质量、差异化、全流程的集成电路产业风险解决方案。

      部分地区还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保险+鉴证服务”的双重风险管理模式。去年年末,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推出一项科技成果转化保险产品“苏研保”,其创新意义在于,由于不同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风险和周期不同,其定价、确权评估需要专业的机构来承担,因此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联合产业链各方生态提供了技术和开发合同的专业鉴证,解决技术定价问题,在技术成果转化前期就对其进行了风险减量。在此基础上,研发或是技术成果转化合同规定的固定投入成本,包括高校技术人员的固定收入工资等,都可以由保险进行赔付。今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和苏州耀腾光电有限公司签署了全国首张“苏研保”保单。

      科研环境打造、金融工具创新都任重道远,“卡脖子”领域的突破也并非某一方面的改变可以简单带来,但不妨更加积极看待相关制度的完善,其中可能蕴藏量变带来的质变。

      风险提示

      技术路径的把握存在偏差的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